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耽美小说 - 升官发财在宋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2

分卷阅读112

    一震,想要反复咀嚼的话……

    那么第二场的策论所答,就彻头彻尾地透出笔者的学识优长,不论是从容文笔,还是精纯词理,或是周密才思,都能读卷者带来一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的享受了。

    刘筠已竭力以最挑剔的目光去审读它,但还是不由得越读越入迷。

    他故意出的那四道难倒无数举子的时务策,却如成了此人的登云梯一般,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征引注疏时轻松如信手拈来,阐述观念时字字铿锵,文辞润色时考究秀美,罗列观念时井井有条……

    他阅卷七千多份,竟是无人可以比伦。

    读到最后,他便敢肯定,哪怕拿它与过往省试中的优秀篇章相比,它也能脱颖而出,绝对称得上是群萃中的上佳品,足以被拿来当做后面人破时务策的典范。

    更别说是放在因命题剑走偏锋,而导致绝大多数人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发挥不佳的这场省试里了。

    这差距被无限拉大,用粗鄙点的比喻,简直是将一只绚丽夺目的凤凰,放在了一群灰头土脸的草鸡里头。

    只要读卷人不是瞎子,都不可能看不出这份试卷的出众特异来。

    这人究竟是哪儿冒出来的?

    刘筠怎么都想不明白。

    观这绝妙笔力和精妙控制,就知不可能是单纯侥幸。

    他在读第三遍时,才留意到了一处让他惊讶无比的细节:因天气寒冻,墨砚极易胶固,偏偏举子文思容易迟滞,一旦如此,就需搁笔沉思。

    只耽误这么一会儿,薄薄一层墨汁就已被冻住,不得不再次研开。

    这么一来,就导致了写于纸上的字中,墨汁浓度不均,色彩不允的情况。

    但在这人的卷子上,浓淡厚薄程度却是叫人惊心的始终如一,显然写时就是文思顺畅的一气呵成,除此之外,绝无可能在墨汁冻结前完成整整一篇。

    这样的人,之前怎么会默默无闻?

    是故意藏拙,还是……

    刘筠将它反反复复读了几遍,一颗心也越来越沉。

    他记忆力还算不错,但在草草翻阅过那堆积如山的公卷后,除了最为出挑的陆辞能值得他稍微费神外,就根本不会刻意去注意其他人的字迹。

    这人究竟是谁,已经不甚重要了。

    于他而言,重点则在于,有这份万分醒目的珠玉在前,其他试卷,已被衬托得黯淡无光。

    除非他蠢得要将身家性命交待出去,就不可能昧着良心做出把陆辞的那份评为‘上次’,而把这份列在其下的授人把柄的事来。

    别说陆辞与他非亲非故,只因同是北人才多了几分亲切之意了。

    哪怕是自家息子,也绝不敢这般胡来。

    刘筠深深地叹了口气,在不死心地又将整份卷子通读一回,愣是找不出半点错漏后,果断回到卷首,毫不犹豫地落下了“上次”二字。

    ——这是从他手底下出来的第二个‘上次’,也是给得最心悦诚服的一个。

    可惜啊可惜。

    他原还想为北人多一省元来,但有这么一头拦路虎在,陆辞今回显是无望了。

    刘筠此时受到的莫大震撼,不久后也被那两位覆试官所遇。

    只是他们在错愕之后,就转为了欢喜:有这么份无比优异、堪称当之无愧的第一等作摆着,如若刘筠还胆大妄为地想将陆辞之作捧为榜首,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正因如此,在不知此人身份,只肯定其非陆辞的情况下,秉着妨碍刘筠的心思,他们也无比痛快地给了“上次”的评等来。

    十日之后,便是第三轮评定。

    拆了前两次的评级封头的试卷,又重新回到刘筠手里。

    在做最后参校时,刘筠却还惦记着那份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的卷子,连之前还颇欣赏的陆辞那份都顾不上了,径直翻到最底下的,找出了‘焨’字卷。

    见另两位副司,皆评了第一等的‘上次’,加上他自己的初回评等,竟是毫无争议的清一色‘上次’时,他心情虽略微复杂,更多的,却是感到几分如释重负。

    罢了罢了,就这样吧。

    既然陆辞那份注定得不到榜首的位置,刘筠颇有几分意懒,也未太过在意那两人给的“中次”评等,直接按着条例做了取舍,就让它得了第二等评级的“中上”了。

    和绝无仅有的那位三连‘上次’不同——两位覆考官显然也跟刘筠一样爱惜羽毛,不睁眼说着能有人与它比肩的瞎话——被评为‘中上’的人虽极少,但也有个七八位。

    不论如何,榜上的名次,也算极靠前了。

    这次省试的难点,显然在于策论,而不在诗赋。使大多数举子落入象征着黜落的第五和第四等的,基本都是在时务策上大失水准,或是根本就因时间不够,而未能完成。

    最常见的,还是在第一篇经义策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洋洋洒洒七千多字,之后的时务策则草草带过,敷衍了事。

    还不乏通过一些狗屁不通的废话来凑够最低字限的,甚至最后一篇干脆得连一字都未动的。

    对于这些,刘筠等人都毫不留情,让它们无一例外地遭到了黜落。

    在第三次评级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时,有不少是头回赴京的举子们,则已将考场上的失落抛之脑后,被汴京的繁荣盛景所迷,忙于观赏盛开的桃李杂花。

    只是和那些如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扎,哪儿热闹往哪儿去的士子一比,陆辞就有规划多了。

    他早在来京师之前,就买好了最新版的地经,做好了旅游攻略,就等着在定于四月二十的返乡日到来前,把汴京的风景名胜,各色美食挨个亲历一遍了。

    对于朱说柳七他们而言,就只需牢牢跟在凡事有条不紊的陆辞身后了。

    尤其在人山人海的元宵那日,他们听从陆辞的意见,足足提前了三个时辰出门,在宣德门前占好了座。

    虽等待的时间颇为漫长,但他们六人结伴出行,有说有笑,并不觉枯燥。

    等到夜里明灯万千时,就能充分尝到好处了——他们不但在最好的角度处,看到了开封府尹乘着车舆,沿途给市民道贺,还给做小生意的小经济们发放‘买市钱’,接着又顺利瞻仰了驾临宣德门上的圣颜,尝到了发放的御酒,还看足了民间艺人为皇帝竭力演出的相扑、蹴鞠、百戏等表演。

    柳七见过好些诸如此类的盛况了,仍能保持淡定,与陆辞和滕宗谅说笑。

    易庶和钟元,则早就看得目瞪口呆,大呼小叫不断了。

    朱说神色平静,并不参与进去,但发光的双眼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四处张灯结彩,灯饰繁变,可谓琳琅满目,燃时万火齐明,金碧相射,满城皆洋溢着锦绣光辉,耀得如白昼一般明亮。

    最奇妙当属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