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一时之间,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顾青秋与燕离的身上。

    先前景和帝在这里,气氛又很是紧张,所以众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对胡玉瑶的惩罚上。

    可现在……

    闲王殿下都强调了两次,顾小姐是景和帝“未来的儿媳妇”,众人想不注意到都难。

    许多年轻的小姐或少夫人们,眼中更是异彩连连。

    顾小姐与闲王殿下尚未定下名分,闲王殿下就已经如此护着顾小姐了,她们只是从旁看着,就已经觉得激动万分了。

    而福成长公主,听到这话却是差点被气炸了。

    “老三!”福成长公主扬声道,“瑶儿做错了事,也已经受到了惩罚,她连封号都没有了,你这个做表哥的难不成还想斩尽杀绝?”

    “就算瑶儿确实对顾小姐有过不好的心思,可她到最后不也什么都没做,顾小姐更是连一根头发都没少,你怎么就这样不依不饶了?”

    第367章 想你(二合一)

    燕离冷冷地看向福成长公主:“青秋是我认定的王妃,也是父皇认可的未来儿媳妇,她被人用这样肮脏的手段算计,一句什么事都没有就可以轻轻揭过了?”

    “不然还要怎么的?”福成长公主恼怒道:“瑶儿已经知道错了,难不成还要她为了这件事赔上性命不成?”

    “再说……”

    福成长公主看了顾青秋一眼。

    “顾小姐和你可还没有名分呢!”

    哪怕她没明说,但语气里的不屑却是再明显不过。

    在福成长公主看来,她的女儿身体里流着皇室血脉,自然再尊贵不过,顾青秋能跟她的女儿比?

    她女儿没了封号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还要因为顾青秋付出更重的代价?

    呵!

    福成长公主冲着顾青秋冷笑连连。

    燕离突然笑了:“没错,我和青秋的事确实还没有过了明路,还没有正式的名分……”

    福成长公主得意了:“既然如此,瑶儿已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也差不多了!”

    但燕离接下来的话,却让她脸色一僵。

    只见着,燕离转向景和帝,微微一鞠躬:“父皇,去南安城之前,儿臣就与您说好了,待儿臣重回京城,您就替儿臣与青秋下旨赐婚……”

    景和帝点头:“确是如此。”

    “儿臣现在已经回来了,”燕离平静地道,“请父皇下旨赐婚吧。”

    明园里陡然一静。

    谁也没想到,燕离会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场景之下请景和帝下旨赐婚。

    毕竟,这样的场合,提这个话题并不怎么合适。

    但也有些脑子转得快的人,听到这里神色一动。

    方才福成长公主的意思是,顾青秋如今还不是皇室的人,就算她女儿意图算计顾青秋,但没算计到不是,反正顾青秋也没有损伤,她女儿没了封号,这样的惩罚已经足够严重了。

    可是……

    若是景和帝下了旨赐婚,那顾青秋就是板上钉钉的准闲王妃。

    算计准闲王妃与算计普通的京中贵女,那自然是不一样的。

    闲王,这是在加重顾小姐的分量!

    其他人都能想到的事,福成长公主自然不可能想不到,她面色跟着就是一变。

    “皇兄!”

    她眼中带着祈求,看着景和帝。

    景和帝的神色没有变化。

    一个感情并不是很亲厚的妹妹,一个却是心里早早就选定为继承人的儿子,景和帝会偏向谁简直不用说。

    “来人!”

    常公公很快上前来。

    “传旨下去,武安侯之女顾青秋,温脀恭淑,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仪……赐婚闲王燕离……择日完婚……”

    为君者,金口玉言,景和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样一说,哪怕圣旨尚未拟出来,但顾青秋这个准闲王妃的身份,却是怎么也跑不了了。

    福成长公主脸色很是难看。

    燕离看过去:“现在,青秋是父皇赐过婚的准闲王妃,胡玉瑶阴谋算计准闲王妃,又岂能只是夺了封号就能了事的?”

    云城长公主也神色凛然地道:“不仅是准闲王妃,还有昭阳也险些被她算计了去,若是不严惩,将来岂不是谁都能往皇室中人身上踩上一脚了?”

    福成长公主瞪着云城长公主,恨她在此时落井下石。

    云城长公主面不改色。

    她的女儿,是她好不容易才找回来的,谁敢动她女儿,哪怕只是想想,她也绝不会放过!

    一时之间,两位长公主针锋相对。

    景和帝却是看向了常公公:“天色不早了,让人护送福成长公主母女回公主府。”

    福成长公主面色一变。

    但不等她再开口,常公公已经利落的招来了一队侍卫。

    “长公主,请……”

    福成长公主还想再向景和帝求情,在景和帝那平常目光的注视下,却是一个字都没再说出来。

    最终,福成长公主和胡玉瑶,在一队侍卫的“护送”之下,于明园晚宴开始之前,回了公主府。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侍卫的“护送”,肯定不会只是“护送”福成长公主母女回到公主府就行了。

    至于会“护送”到什么时候,那就只有景和帝才知道了。

    众人心中计较的时候,景和帝抬了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