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初唐峥嵘在线阅读 - 初唐峥嵘 第705节

初唐峥嵘 第705节

    刘女匿成降了之后,突厥倒是没有大开杀戒,但却因此得到了不少的补给,随后都布可汗引军西向,意欲渡过黄河。

    张仲坚的布置还算稳妥,遣派船只连续三次撞断突厥人用羊皮筏子搭建的简易桥梁,溺死敌军数百。

    如今双方还在僵持中,张仲坚遣派信使从会州翻越六盘山,经原州急行入京上报。

    沉吟片刻后,李善轻声道:“若是突厥非要渡过黄河,张仲坚能挡一时,但不可能一直挡下去。”

    李善知道张仲坚在怀疑什么,事实上这本身就是李善自己的思路,后来派亲卫送了口信过去,以水师阻碍突厥大军渡过黄河,这是能办得到的。

    但突厥想要破解也不难,最简单的办法,都布可汗遣派大军驻扎在鸣沙大营左右,然后分几个地点分别渡河,突厥虽然遭到一场大败,但手中兵力还是足够的。

    而张仲坚手里的兵力并不多,在有敌军盯着鸣沙大营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分出偏师登船,在突厥渡河的地点进行拦截。

    杨恭仁点头赞同,“黄河太长,广陵郡公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突厥也有可能是诱敌……若是广陵郡公遣派骑兵出战,有可能被突厥骑兵截断后路围歼。”

    看李渊没什么表示,李善转头看向杨恭仁,“还请教观国公,若是突厥渡河,多少兵力可能破凉州?”

    杨恭仁前隋就曾出任甘州刺史,熟悉西北,武德二年割据凉州的李轨在长安被斩首,刚刚入唐的杨恭仁即刻出任凉州总管,抚慰西北,一直到武德六年才回朝出任中书令。

    “凉州胡汉混杂,乃河西都会,西高东低,地势平坦,多有部落在此放牧为生。”杨恭仁缓缓道:“如今淮安王总领陇右,率三万大军屯于兰州。”

    “若都布可汗能率三万骑兵渡河,破姑臧武威不难,因六盘山所阻,只能南下攻兰州……”

    李善不吭声了,看向了李渊,杨恭仁的意思很明显,都布可汗如今手中尚有六七万大军,留下三四万盯着鸣沙大营,另外三四万渡河攻打凉州。

    突厥破凉州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接下来肯定是要与淮安王李神通硬碰硬,若是唐军败北,那突厥很可能会沿着当年西秦薛家父子的路线,走渭州、秦州,从侧面杀入关内道的陇州了。

    这条路线李善早就提醒过了,李渊、李世民也做了布置,以陇州为核心,抽调泾州、宁州、岐州的府兵汇集成军,以李孟尝为主将,泾州刺史钱九陇为副将。

    不过因为突厥一直在灵州盘桓,薛延陀又没有来袭,所以部分兵力被调入泾州、原州,之后河东战局急转直下,又有部分的兵力被抽调去河东了,就连钱九陇都跟着李世民出征,如今陇州的兵力不足。

    至于淮安王李神通能不能挡得住……实在很难说啊,李善对此不抱太大的希望。

    “广陵郡公已经遣派信使去兰州了。”李渊阴着脸道:“令陇州总管李孟尝汇集兵力,守御大震关、安夷关,再令广陵郡公小心戒备,尽量不使突厥主力渡河攻打凉州。”

    显然,李善对李神通也不抱什么希望,这位郡王的资历在宗室将领中相当的深,但能力就差多了,别说李世民、李道宗、李道玄了,就是比他胞弟襄邑王李神符都要差一个档次。

    一方面提醒李神通,让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又让李孟尝汇集兵力,守御关内道与陇右道的两处关隘,这显然是为李神通兵败做准备。

    殿内众人都看得出李渊的思路,现在只能拖,拖到李世民在河东战场驱逐突厥,这样才能腾的出手来,不是因为李世民能腾的出手,而是兵力能腾的出手,回师关内道,支援陇右道。

    这也是李渊为什么要让张仲坚在小心戒备的前提下,尽量拖延组织突厥主力渡河的原因。

    李善一脸的平静,刚开始他还怕李渊让自己取代李神通或者李孟尝领军,但很快就想通了,这是不可能的事,一方面来不及,另一方面这两人都是秦王的嫡系。

    中书令杨恭仁应是,李善与李渊交换了个眼神,李渊之所以选择拖延时间,还有其他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已经十月初了,突厥顶多到十月中下旬就要回返草原,不然很多部落都熬不过这个寒冬,就算都布可汗坚持,也必定军心不稳。

    另一方面,兰州的南面就是河州,太子嫡系燕郡王罗艺的天节军就驻扎在河州,这让李渊开始警惕起来。

    议事结束之后,李善在太子李建成的视线内,留到了最后,与裴世矩一起踱步出了两仪殿。

    “若事有不协,只怕社稷为之一毁。”李善轻声道:“裴公可有悔意?”

    裴世矩沉默无语,其实他原本的计划还真不是这样的,但谁想得到突利可汗居然能两次偷袭关隘,飞狐径、石岭关先后被攻破,唐军数次大败,如今都丢掉了半个河东,导致不得不从关内道两次抽调兵力支援。

    若是李世民不能迅速扭转河东战局,而陇右道的李神符兵败,搞不好建国至今尚未过十载的大唐真的要完蛋了。

    李善叹了口气,“晚辈愿放手,裴公以为呢?”

    裴世矩停下了脚步,缓缓转头凝视着李善,沉默片刻后道:“箭已上弦。”

    如今双方都是明牌,李善不可能不知道东宫会动手,只是判断不出什么时候会动手而已,裴世矩也没什么避讳的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李善幽幽道:“那只能各凭手段了。”

    说到底,裴世矩和李善是一类人,心机深沉……或者说心都比较脏,绝不愿意将主动权拱手让人。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平阳公主的愤怒

    出了承天门,李善向正在巡视宫禁的曲四郎点头示意打了个招呼,嘴里却还在和裴世矩打机锋。

    “裴公,三万突厥应该攻不破大震关吧?”

    裴世矩笑着回道:“若是怀仁亲自领兵,想必都布可汗当无功而返。”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李善是李世民留在长安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节制北衙禁军的柴绍同样重要,但柴绍有的选,他不是李世民的绝对嫡系,而李善是没有其他选择的,如果李善出京,东宫的余地和空间就大多了。

    “裴公过奖了。”李善笑吟吟的问:“薛延陀会来吗?”

    裴世矩微微摇头,“或许不会,或许会,当看使者之能。”

    出使薛延陀的黄门侍郎崔明干前些日子去了漠北,至今也没消息传来。

    “晚辈有意上书陛下……”李善眯着眼道:“当调燕郡王率天节军北调,驻守凉州。”

    如果罗艺转为凉州总管的话,一方面距离长安很远,另一方面身后有李神通盯着,而且要遭受可能的突厥、薛延陀来犯。

    “凉州荒凉,陛下宽容有度,当不会采纳。”裴世矩继续摇头,“更何况此时战事正酣,大军驻扎地调动,乃兵家大忌。”

    真是个老狐狸啊,一点口风都不露,李善只能目送裴世矩颤颤巍巍的走近门下省的门槛,心想如果这货突然病故的话就好了,不过今年是武德九年,印象中裴世矩是贞观年间才病逝的。

    哎,晚年丧子之痛啊,你怎么就不跟着你儿子一起下去呢……李善突然有些愧疚感,自己是个医生啊,怎么能这么想呢。

    “怀仁!”

    “哎,三姐怎么来了。”李善侧头看见北衙禁军的官署外,一身猎装的平阳公主正捏着根马鞭。

    将李善拉进来,一直拉到侧屋,平阳公主劈头就问:“父亲如何处置?”

    李善瞄了眼柴绍,“若是三姐夫没受伤,只怕会领兵出征。”

    李世民将秦王一脉的人全都带走了,而李善的身份又相对特殊,李孝恭是不能用的,李渊又不太信得过窦轨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柴绍不是仁智宫事变时脚掌被砍了刀至今走路还不方便,以其资历、战绩以及与长期在李世民麾下的履历,有可能会取代李孟尝甚至李神通。

    平阳公主还在催促,李善仔仔细细的将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也将李渊的决定剖析告知……现在只能拖着了,从灵州开始拖,在兰州也要拖,陇州更要拖着,拖到河东战事大体结束,拖到天寒地冻突厥不得不滚蛋。

    平阳公主在谋略方面没什么心机,但在军事上却是有很敏锐的天赋的,立即抓住李善言语中的漏洞,“你不是怀疑薛延陀会来吗?”

    “都这时候了,应该不会来了。”李善对此也迟疑不定。

    “但即使没有薛延陀,也有都布可汗渡河南下陇右道。”平阳公主脸色铁青,“被你料了个正着!”

    之前一段时间,李善不遗余力的向李世民、凌敬展现一个思路,裴世矩试图破局,那个突破口很可能会出现在陇右道,而且一定是被动甚至主动的借突厥之手……否则突厥退走,李渊就要开始动手易储了。

    李善甚至怀疑都布可汗与突利可汗的会盟,突厥内乱的暂时平息,也有裴世矩的插手……否则的话,突厥未必今年会大举南侵,普通的劫掠是不会引发朝局变动的,李渊甚至都不会亲自过问。

    而这些观点,柴绍是知道的,平阳公主是李善昨天仔仔细细的说给她听的。

    此刻,平阳公主已经是双目喷火了,柴绍很确定,如果是在府内,如果不是因为李善在场,妻子肯定是破口大骂。

    “老贼,老贼,为私仇不顾社稷!”平阳公主厉声低喝,“怀仁,我这就入宫觐见……”

    “三姐,三姐!”李善赶紧一把拉住平阳公主,“这怎么跟陛下解释?”

    “再说了,只不过是小弟暗中揣测,又无真凭实据。”

    “裴世矩已然出手,但难道下狱,他就会认罪吗?”柴绍也劝道:“还是要先虑当前事。”

    是啊,别说李渊会不会信女儿,就算信了,又能如何……而且要解释,那就不得不讲清楚李善的身世,李渊很快就会联想到秦王,再然后……

    好不容易劝下平阳公主,李善才松了口气,你去告状,实际上最有可能坑了的是我啊!

    不过李善也能理解平阳公主的愤怒,大唐建国,首功就是平阳公主,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为李渊在关中打下了偌大的地盘。

    虽然被丈夫劝住了,但平阳公主还是难掩愤怒,突然拍了拍桌案,喝道:“怀仁你想个罪名,必要族诛闻喜裴氏一族!”

    柴绍目瞪口呆,看了眼也是龇牙咧嘴的李善,苦笑道:“别为难坏人了。”

    “此乃叛国之罪!”平阳公主横眉竖目,“别担心,事后父亲、二郎必然首肯!”

    柴绍、李善都无语了,李渊、李世民父子怎么可能答应啊!

    这些千年世家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它们左右逢源,从来没有所谓的忠诚,只重视自身的传承。

    东晋初年,王与马共天下,但最终琅琊王氏也没有选择篡位,这是世家门阀自身强大的约束力导致的,它们不冒进,不会试图触碰皇权这条高压线,一切都是为了传承……曹孟德、司马昭一度权倾天下,如今后人何在?

    在这种前提下,世家门阀还真不在乎什么所谓的叛国,不说其他的,南北分立数百年,来回跳的世家子弟多了。

    如今的太子中允王珪就是个例子,其曾祖王神念原是北魏颍川太守,携子王僧辩举郡降梁。

    甚至平阳公主的曾外祖,也就是李渊的外公独孤信当年都曾经降梁。

    以叛国的罪名覆灭闻喜裴氏一族,只怕其他的世家门阀都要造反了,在他们看来,叛国这算什么大事?

    李渊、李世民怎么可能会做?

    李善心想,平阳公主在政治上是一点敏感度都没有,不过也好,如果真的跟西汉的那位平阳公主一样搅风搅雨,自己也接受不了这个姐姐。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万宣道

    与平阳公主夫妇再聊了一阵儿,李善出门找到曲四郎暗中交代了几句,不再去管其他事,径直出了皇城。

    “老师。”

    出朱雀门的时候,正巧碰到万宣道下衙,这小子仗着万贵妃,向来跋扈的很,不过对李善毕恭毕敬,也不知道是去年挨的那顿揍,还是今年被捆着丢在日月潭。

    “听说灵石县失守?”

    “你消息倒是灵通!”李善似笑非笑,“放心吧,秦王已经遣派援军。”

    “噢噢,秦王出征,必定大胜归来。”万宣道笑嘻嘻的,故作神秘道:“此战后,秦王应该要入主东宫了吧?”

    李善一瞪眼,不轻不重的一巴掌扇在万宣道的后脑勺上,“小心你这张嘴,别惹祸!”

    “老师误会了。”万宣道委屈道:“刚才姐姐召弟子去了甘露殿,陛下……”

    “住嘴!”李善真是后悔收了这个弟子,这就是个大嘴巴啊,仗着万贵妃得李渊敬重……也就是万贵妃唯一的儿子李智云死了,否则万宣道这货迟早要倒霉。

    还好万宣道文武两道,以及谋略心机都很普通,没什么出挑的地方,只要没有太强的权势欲望,也惹不出什么大祸来。

    万宣道更是委屈了,今日万贵妃暗中叮嘱他,绝不能再与东宫有任何来往,这是个很明显的信号,自己来告知老师,反而被骂了顿。

    又叮嘱了几句后,李善才翻身上马,以王君昊为首的数十亲卫簇拥而去,万宣道沮丧的转身就走,但又迟疑着去哪儿……是去东市还是西市呢?

    西市花样更多,酒肆也多,颇多胡女……拜李善所赐,如今胡女在长安也算是立住牌子了。

    呃,也开始有人能欣赏肤白眼碧,一头金发的旋舞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