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初唐峥嵘在线阅读 - 初唐峥嵘 第489节

初唐峥嵘 第489节

    任瑰数度大败梁军,收复三州之地,必将成为东宫一脉在军中最有力的支持者,这对秦王不是什么好事。

    李善倒是无所谓,闲聊了几句后就离去了,最近几个月,夺嫡形势为之一变,从明面上来说,李世民被授意实际执掌尚书省,东宫那边吃了大亏,但任瑰的军功也让太子扳回一城,看起来是打了个平手,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李渊虽然没有太过明显的倾向秦王一脉,但也不像之前那样维护东宫,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巨大的转变。

    走出宫门,李善径直去找苏定方,途中突然脚步一顿,想到了什么。

    如今的局势会像哪儿发展,即使李善身为穿越者也没什么头绪,自己带来的变化太多了,历史上明面是太子、秦王逼迫,最终李世民选择了玄武门之变。

    但实际上这一切是李渊在幕后推动甚至怂恿,而如今李渊的态度大变,这使得李世民很可能不会下决心兵变夺位,而是希望以正常的方式入主东宫。

    这对李善来说是个好消息,短时间内自己不需要考虑如何将李渊送到船上去吹风……但李善在心里推演了一下,有点麻啊。

    如果保持现在的局势,东宫、秦王府始终相互制衡,李渊既不易储也不打压秦王,再活上十年八年,甚至十四五年,这个年纪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挺常见的……突厥那边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铁勒九部会不会按照历史轨迹组建一个强大的薛延陀帝国?

    这都是难以预测的事啊……李善觉得喉咙有些发干,第一次觉得自己对未来完全没有了把握。

    “怀仁?”

    “噢噢,定方兄。”李善扯扯嘴角,将脑海中的烦恼暂时抛开,看周围没人,笑着说:“陛下授意,来这儿转转,待会儿去皇城各个城门转一圈。”

    苏定方有些意外,但想想也不意外,毕竟自己得以节制北衙禁军主要就是因为与李善的关系,经过天台山一战,陛下肯定更加信任李善,只不过没有直接让其节制北衙禁军而已。

    两人带着十几个亲卫到各个城门转了一遍,消息扩散的非常快,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在靠近禁苑的芳林门,李善碰到了现任右监门将军的旧识李高迁,对方闲聊了几句后话题一转,提到了刚刚送抵长安的捷报,说起任瑰的力挽狂澜。

    其实李善早就与凌敬暗中商议过了,现在的秦王并不需要灵州道行军总管这个位置了,毕竟现在的局势与之前大大不同。

    在天台山一战之前,李世民几乎已经被逼到了死角,甚至已经开始准备兵变了,那时候的李世民是需要灵州道行军总管这个位置的……至少不能被东宫一脉握在手中。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迅速稳定局面,除了罗艺之外没有出现将领起兵的破事,即使罗艺也被轻易诛杀,这直接导致了李世民能够集中精力应付南侵的突厥大军。

    主要原因在于李世民本身在军中的无二威望,同时也在于最靠近长安的河东、关内道的主要将领。

    历史上的武德末年,代州还没有复设总管府,甚至苑君璋都没有归顺,河东一地的统率是并州总管李世绩,绝对的李世民嫡系。

    另两个分别是关内道的灵州道行军总管李靖,灵州都督李道宗……两个人都算不上李世民嫡系,但都不是东宫一脉。

    如果李世民要兵变夺位,现在的灵州道行军总管任瑰会是个大麻烦,即使太子被杀,子嗣被屠戮一空,任瑰也未必会束手就擒,一旦惹出大乱子,那麻烦就大了。

    说的严重点,若是任瑰率兵南下,而突厥同时来袭,即使是李世民只怕也招架不住。

    不过现在局势大变,李世民短时间内是不会有兵变多位的念头的,灵州道行军总管这个位置对他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

    与李高迁叙谈了几句,李善与苏定方继续往东,抵达最后一座城门,也是整个皇城最重要的城门,玄武门。

    第八百二十七章 北衙禁军(中)

    其实如果不考虑兵变,玄武门的重要性并不像史书中描述的那么重要,如果是长安动乱,最可能威胁到皇城的应该是朱雀门。

    历史上的玄武门重要性主要是因为当日的李世民已经被赶出了皇城,迁居到了禁苑的弘义宫,李世民想悄无声息的进入皇城控制李渊,只能通过玄武门,而且还要依靠玄武门来抵御驻守在禁苑的东宫长林军的攻击。

    换句话说,当日的李世民与东宫长林军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中间也没什么隔断,这很可能也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之一,同时也是兵变时薛万彻能够转头去攻打秦王府的原因。

    李善久久站在城门处,心里浮想联翩,耳边突然传来苏定方的咳嗽声,李善才回过神来,笑着抬手道:“久不见大来兄了。”

    右监门卫中郎将常何深深一礼,“叔父来信,托下官再致谢殿下。”

    若不是李善,常达不仅仅是兵败身死,而且很可能丢掉整个陇州,若是梁军径直南下,与梁洛仁合兵一处,猛攻天台山……常达死后都不能安生。

    李善轻笑道:“只要大来兄不再怪责孤就好了。”

    短时间内不会再有玄武门之变了,或许常何不会在史书中留下痕迹,李善不再关注,视线投向常何身后的青年,“宾王兄,久违了。”

    不等马周开口,李善看向苏定方,“未出仕者何以入皇城?”

    苏定方回道:“今年初,得江夏郡公举荐,马宾王出任右监门卫兵曹参军事,主责掌仓曹。”

    那边的马周脸都黑了,一言不发,心里暗骂……你个王八蛋,明明你出京之前密见那次就知道了,还非要拿出来说。

    这大半年来,马周平日还是放浪形骸,但内心深处波涛汹涌,之前秦王几乎被逼到了绝处,马周一天到晚在心里念叨着那几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旦有人以密语联络,那就是起事之时……玄武门的关键在于,能够阻拦驻守禁苑的长林军进入太极宫。

    但现在呢?

    将我塞到常何身边,无非是要在北衙禁军中扎颗钉子。

    之前还只是苏定方节制北衙禁军,现在你李怀仁都直接掌控北衙禁军了,我还有什么用处?

    马周心思转的飞快,李善说这几句话……无非是在告诉自己,你还得在常何身边待下去。

    李善提点了常何几句,隐秘的向马周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前者向来有这个习惯,什么事都喜欢留个后手。

    有马周在常何身边,说不定关键时刻能起到作用,至少要提防禁苑的数千长林军……虽然战力不强,但毕竟有两三千人呢。

    李善与凌敬商量过很多次,裴世钜投入东宫门下时日已经不短了,肯定有所谋划,考虑到自身年近八旬,现在独子又死在李善手中……反正裴世钜肯定是这么认为的。

    在目前夺嫡局势复杂的情况下,一旦李渊有易储的意思,裴世钜有可能劝说李建成来一场宫变……只是不知道李建成有没有这样的勇气,也不知道裴世钜有什么办法可以劝动李建成。

    所以,不能展露出李渊可能有易储的心思……不过说实话,李善也不知道李渊到底怎么想。

    李善决定待会儿去拜访下东宫的韦挺……不,还是魏征吧。

    看着李善、苏定方离去的背影,常何既羡慕又后悔,低声叹道:“若是去年初雁门大战,为兄没有留在代县,而是赶赴雁门关……”

    当时在代县的除了常何外还有尔朱义琛,后者如今官居代州司马,爵封秀容县伯。

    马周嗤笑道:“大来兄别做梦了,你乃东宫门下,尔朱义琛也是东宫门下,李怀仁也不会让你随军的!”

    常何想了想无奈的点头,他也知道雁门大捷的细节,出战的东宫、秦王府两边的将领基本上是平衡的,而自己不过是个中郎将,而尔朱义琛是代州司马。

    马周恨恨的呸了声,嘴里吐出一连串的脏话……如果说之前马周叱骂邯郸王李怀仁还是半真半假的话,那现在就是真心实意了。

    如果没有接受这个破事,自己留在李善身边,别说出仕了,搞不好都能混个好位置了。

    看看李善身边那些人吧,凌敬如今是秦王心腹幕僚,还曾得李渊赞誉,苏定方爵封国公,王君昊、张仲坚都是县公,就连曲四郎和刚刚来投的侯洪涛都混了个县男。

    李善觉得有点对不起马周啊,太愧疚了,贞观年间的名臣被自己用在这种地方,不过考虑到马周也是贞观后期才官居宰辅……还有时间,还有时间。

    回到官衙,李善在心里盘算了下,“出缺的不少啊。”

    苏定方点头道:“半数出缺。”

    十六卫系统都是一样的,一位大将军,两位将军,北衙禁军共有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四位大将军,苏定方是左监门大将军,张瑾是右监门大将军,窦轨是右千牛卫大将军,任瑰是左千牛卫大将军。

    不过张瑾年迈,窦轨虚领,任瑰在外,所以苏定方之下是通过八位将军来掌控北衙禁军的。

    坐下后,苏定方细细道来,“江夏郡公李高迁为右监门将军,太子心腹爱将冯立为左监门将军,张三郎补上左监门将军,宇文歆今年三月从右卫将军调左千牛卫将军,其余四个位置出缺。”

    “宇文歆?”李善眉头一皱,“什么来历?”

    “此人武德元年出任都水监,后辅佐时任并州总管的齐王,多有劝诫,使齐王坐免。”苏定方对下属的履历了解的很清楚,“武德四年随秦王在虎牢关大败夏王,战后任右卫将军。”

    “虎牢关?”李善有些诧异,“殿下的人?”

    “不是。”苏定方摇头道:“虽曾经弹劾齐王,但如今仍然与齐王来往过密。”

    李善摸了摸下巴,四个将军,两个是东宫嫡系,一个与齐王有瓜葛,自己这一边只有张仲坚……而且还是个不知内情的。

    想掌控北衙禁军……说的直接点,秦王想通过自己掌控北衙禁军,那就必须塞人进来。

    自己要好好考虑考虑,待会儿去拜访魏征也可以提一提。

    第八百二十八章 北衙禁军(下)

    “太子不智。”

    屋内,魏征用带着失望的口吻向登门拜访的李善如此说。

    李善苦笑着没吭声,不过心里也赞同魏征的观点,李建成的确不智,天台山一战之前,东宫基本上稳操胜券……这里没有将李世民可能的兵变考虑在内。

    当日,李渊都不在幕后推动了,亲自出面许诺让秦王出镇洛阳……这是一个清洗秦王一脉的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却要自作聪明玩这么一出,最终自己掉进坑里……何苦来哉!

    李善猜测,可能是秦王一脉给予东宫长时间的压力,导致李建成有着那样的期盼,或许也可能有其他原因。

    毕竟对皇位的渴望足以让一个皇子做出任何事,原时空中的李世民主导的玄武门之变从本质上与这次李建成的所作所为是一回事……呃,可能还要更过分一点,杀兄杀弟,几乎是圈禁父亲,更将大部分都还是孩童的侄儿全都杀了个干净,甚至抢夺弟媳。

    杀其夫,屠其子,霸占弟媳,从品行上来说,李世民还真不是什么好玩意啊,比曹孟德还要过分。

    已然脸面绯红的魏征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不顾胡须上沾染的酒液,叹道:“数月前,某便劝诫太子,当尽早诛杀秦王……”

    李善眨眨眼,如果没记错,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回事,玄武门之变前,魏征数度劝说太子尽快杀了李世民。

    如今已经不可能了,魏征也不避讳,径直解说道:“突厥如今陷入内乱,正是动手时机,只要秦王身死,麾下群龙无首,党羽当散,即使有人起兵,也难逆大势。”

    “数月之内必能稳定局面,那时候无秦王从旁掣肘,即使突厥内乱平息,大举南侵,也能从容应对。”

    “可惜,可惜太子不肯……”

    李善想了会儿摇头道:“太子、秦王夺嫡日久,秦王军功盖世,也难入主东宫,为何?”

    “便是太子无过错。”

    一边说着,李善一边瞥了眼魏征,这厮在贞观年间是以谏臣的面目出现在史册上,但其实并不缺乏阴私的谋划,李世民本身没犯错,太子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杀了李世民,都会在历史上重重记下一笔,除非他能比历史上的唐太宗干的更出色,但以其对突厥的态度来看,只怕很难,说不定还会迁都洛阳。

    魏征怔了怔,点头道:“不错,此即太子犹豫之因,不必讳言,大唐之所以一统天下,秦王居功甚伟,无过错,不可轻易屠戮。”

    “是了。”李善两手一摊,“太子殿下如何肯背上为固权位,无端杀弟的名声?”

    魏征嗤笑了声,“你我相交多年,何必用这等话搪塞!”

    李善笑了笑没有解释,这种话自然是不能说明白的,在天台山一战之前,东宫占据了优势,李建成之所以没有采用魏征的劝诫直接杀了李世民,主要原因还在于他前面有李渊这个打手。

    李渊未必会直接杀了自己最为了得的次子,但却肯定能一点点剥夺秦王一脉的势力,到最后,不管是李渊还是李建成,一杯毒酒足矣。

    可惜现在局势大变,天台山一战让夺嫡的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天策府多有幕僚、大将折损,但东宫再无之前气焰。

    李建成更加不敢动手了,除非他有把握将李世民、李渊一并干掉。

    “太子善纳劝诫,温文仁爱,惜寡断也。”

    魏征这话刚说出口就觉得不太对劲,也察觉到对面李善投来了诡异的视线……这一世不好说,但原时空中正是李建成不听魏征劝诫,最终导致了李世民成功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虽然说李世民有这样的控制能力,但如果李建成真的不管不顾杀了李世民,至少不会惨的子嗣全都被杀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