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初唐峥嵘在线阅读 - 初唐峥嵘 第186节

初唐峥嵘 第186节

    村口有人高声呼和,几十个青壮迎了上来,最前面的是笑嘻嘻的范十一……苏定方扫了眼过去,范十一立即止住脚步,灰溜溜的走开……他是军中斥候出身,被苏定方定为暗哨。

    李善笑着指了指赵大,“房子盖好了?”

    赵大咧着嘴只知道笑,旁边的人七嘴八舌说着,李善下了马,步行入村,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异样……原本村中只有两条石子路,一条通往东山寺,一条往往李家,但现在村中道路全都铺上了砖石。

    李善哭笑不得……这模样还真的第一次见呢,用红砖铺地。

    一个多月下来,村中砖厂三个砖窑,每日开工,李善顺着路走去,两侧的宅子都是新建的,红砖铺就,远远望去,朱家沟被一团红雾笼罩。

    接到通报的凌敬、马周、朱玮都在李家门外等候,虽面带笑意,但李善敏锐的发现他们眉头微蹙。

    看来不像是有什么好事啊!

    “七伯。”李善笑着说:“村中一切安好?”

    “好好好。”朱玮连连点头,指着对面的大宅,“那是凌先生新宅。”

    李善看了几眼,是个不伦不类的四合院,看来是凌敬自己修改的。

    一旁的苏宅也已经翻新,对门是一处四合院,那是马周的住处……这厮看这样子还真打算在朱家沟定居了。

    哎,原本历史上这时候李建成已经平定河北,常何很快就会被调入长安,马周攀上这条大腿后几年再次攀上一条大粗腿,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白衣卿相……现在,完全废了,都已经开始准备明年的科考了。

    寒暄几句后,李善先进了家门,入后院,双膝跪地下拜,“孩儿拜见母亲。”

    “起来吧。”

    李善还没跪下,朱氏已经伸手将儿子拉了起来,“平阳公主已然痊愈?”

    “嗯。”李善刻意笑道:“若无痊愈,只怕孩儿至今还不能回家。”

    朱氏脸上颇为狐疑,犹豫了下才说:“十日前……长孙氏曾经提起,是太子举荐?”

    “是。”李善脸有点僵硬,“太子也是好意。”

    朱氏盯着儿子的双眼,“此事可有那人插手?”

    对朱氏来说,儿子是她的全部,太子举荐,这不得不让她联想起李德武……毕竟李德武身入东宫。

    “尚不知晓。”李善还在笑着,“总归是好事,孩儿有把握。”

    外头的事没必要让母亲忧心,李善虽然前世没有和父母相处过,但将心比心总是会的。

    看母亲还要追问,李善抢在前面说:“临行前,平阳公主提起,日后以姑侄相称,估摸很快会登门拜谢。”

    “姑侄?”朱氏精神一震,她虽然是武德四年才北上,但和长孙氏来往年许,也知道平阳公主在李唐的分量。

    又闲扯了几句,李善才出了门,搂着小蛮的小蛮腰,手上一用力,“咦,瘦了呢!”

    小蛮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担忧郎君,难以下咽。”

    “哈哈,真会说话。”李善大笑道:“既然担忧,为何要回来呢?”

    当日,是周氏和小蛮一起去的,但第二日李善就察觉到小蛮有点不对劲,干脆将其送回来……当时李善一脑子的烦心事,之后思索过,只怕小蛮之前是认识平阳公主的。

    唐初的教坊司女子,都是犯官家眷,可能善歌擅舞,也可能会吟诗做赋,但读过经史的就少了,而小蛮在这方面不比李善要差。

    “去,让老范去请凌先生过来。”

    “凌先生、马周和苏家大郎都没走呢。”

    李善叹了口气,大步走入正堂,坐下第一句话就是,“说吧。”

    马周抓了抓鼻子,“这几日,陇西李、赵郡李、河东柳、河东薛都有人登门,此外还有些世家,宗室也来了人。”

    凌敬瞄见小蛮已经退下,才骂道:“自十多日前传出平阳公主康复,坊间传言一日过一日……均言怀仁为当代医圣。”

    李善忍不住扑哧笑了,当代医圣……这是谁给我戴的高帽啊。

    “还笑?!”凌敬瞪眼道:“为此淮阳王来访……”

    “噢噢噢噢!”李善恍然大悟,“道玄兄原来是受凌伯怂恿的……”

    “怂恿?”凌敬都被气笑了,“若是陇西李氏延请,难道你不去?”

    “就算救回来一个,还有十个百个在等着你!”

    李善点头赞同,现在他才明白,这才是李道玄登门拜访平阳公主,希望自己投入平阳公主府的真正原因。

    有了平阳公主的庇护,李善才能独善其身。

    马周低声道:“怀仁,你想过没有……若是他日有重臣病危,太子再行举荐呢?”

    “若是秦王一脉将领病重,秦王会不会延请?”

    “为今之计,只有平阳公主能庇护。”

    这些是李善离开平阳公主府之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毕竟消息断绝了很久,他想了会儿,不禁苦笑道:“太子、秦王均欲以此怀柔。”

    想想看就知道,太子李建成拍着胸脯说,来吧,投入东宫吧……你家老爷子不是病危嘛,我让李怀仁走一趟就是了!

    放心,绝对没问题!

    平阳公主半个身子都进了鬼门关,李怀仁都能从阎王手中抢回来!

    麻痹……李善在心里暗骂,这叫什么事啊!

    凌敬还在那添油加醋,“河东裴氏、清河崔氏……两块拦路石,你如今投入秦王麾下,却以科举入仕,东宫颇多怀柔,有招揽之意。”

    “此时,投入平阳公主府最为妥当,即使秦王、太子也不敢相逼!”

    “怀仁,你可知,平阳公主在李唐是何等分量?”

    凌敬叹道:“不论其他,天策府中多有英杰曾在平阳公主麾下听命,玄甲军中颇多旧部……”

    “正因为此啊。”李善长叹打断,“谯国公言平阳公主幕府长史出缺多年,但某推辞了。”

    “为何?”

    “为何?!”

    凌敬和马周异口同声。

    李善在心里整理了下思路,轻声道:“其一,在公主府驻足月余,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在下深知平阳公主的分量,上得圣人宠信,中有诸多功勋旧部,下得士卒用命。”

    “其二,平阳公主驻守晋阳多年,左右六护军府皆备,麾下数千大军。”

    凌敬、马周听得一头雾水,这些他们都是知道的。

    李善加重语气,“其三,听谯国公提及……是太子建言,圣人才召平阳公主回京。”

    安静了片刻后,马周试探问:“平阳公主与太子交好?”

    “绝不可能。”凌敬嗤笑道:“若说齐王依附东宫,说不定还有他意,但平阳公主依附东宫,有何好处?”

    真正说起来,齐王李元吉也是登基为帝的资格的,但平阳公主是不可能的……毕竟武则天还不知道有没有出生呢。

    凌敬琢磨了下,“怀仁的意思是……平阳公主可能也会卷入夺嫡?”

    “为何太子执意调平阳公主回京?”李善冷然道:“无非为了制衡秦王。”

    凌敬点头赞同,“虽东宫有长林军,齐王府亦有左右六护军府,但论武力,与天策府难以相抗。”

    马周熟读史书,嘴唇有点发抖,“难道……”

    凌敬看了眼马周,微微摇头,“尚不至于此。”

    “不至于此”和“尚不至于此”是不同的。

    李善笑了笑,凌敬也看得出来,李世民是希望通过正常的手段上位,至少在这时候,宫变夺位还不在他的计划中。

    “怀仁,有什么就说吧。”

    “去年十二月,陈国公病逝。”李善本来不想说这些,毕竟只是猜测,虽然以穿越者的眼光来看很可能成为事实,但眼下需要说服凌敬、马周。

    马周暂时还看不出有什么大用……但凌敬,却是李善和李世民之间最重要的一条纽带。

    “陈国公窦抗,原任左武候大将军,曾随秦王平定陇西薛举、攻打洛阳,但只忠于圣人……虽为左武候大将军,但实则手掌北衙禁军。”

    “北衙禁军?”

    “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如玄武门、芳林门,左右千牛卫为侍从、仪卫,两者合称北衙禁军,护卫皇城,十二卫衙门在宫城难侧,被称为南衙军。”

    “换句话说,北衙禁军乃是陛下直属的兵力。”李善双目下垂,“若是平阳公主掌北衙禁军……某何以相处?”

    凌敬和马周目瞪口呆,如果平阳公主掌北衙禁军,那李善真成了众矢之的了。

    一个对平阳公主有救命之恩的少年郎……如今李善还能不选边,但如果投入平阳公主府为长史,如果还不选边,只会成为牺牲品。

    凌敬以手加额,“好险好险……”

    马周还在怀疑,“公主掌北衙禁军?”

    “怀仁在公主府月余,若无把握,何敢妄言?!”

    听到凌敬以这个理由斥责马周,李善有点想笑。

    第二百七十五章 觐见(上)

    历朝历代的开国帝王中,论功绩,论胸襟,论资质,李渊都算不上出挑,但在生育方面,堪称头把交椅,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还特别高。

    能和李渊一较高下的也就刘邦、朱元璋两位,前者有个汉文帝,后者有个永乐大帝,但人家李渊除了唐太宗之外,还有个平阳公主……即使是李建成,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三代以下,圣明无过唐太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成立的,这是个有着极强自制力,从一开始就决定做一个完美帝王的君主。

    而平阳公主,历史长河中并不是没有女将,而平阳公主在功绩上无人能比。

    开国帝王,往往对子嗣颇为宽容,这一点李渊表现的特别鲜明,女儿苏醒、好转再到将近痊愈,他要么亲自探望,要么让主持后宫的万贵妃探视,更频频赐下诸多名贵药材。

    两仪殿内,议事已毕,李渊目送宰辅离开,转头看向李建成,“今日平阳如何?”

    “一早观音就去探视,三妹康健颇速,还说起再过些日子出城骑猎。”李建成笑道:“柴绍劝了又劝,但哪里劝得住。”

    “平阳自小如此。”李渊大笑点头,“此次平阳得以康复,大郎举荐有功。”

    “三妹病危,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李建成正色道:“历朝历代,唯吾家最重情。”

    李世民微微低头,嘴角扯了扯,这种话他就说不出口……在他看来,本朝比前隋好不到哪儿去。

    “有功便是有功。”李渊挥手道:“待为父想想,该赐下何物以赏……”

    “父亲,孩儿不愿受赏,此分内之事,还请父亲重赏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