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我当女首辅,公主做女帝在线阅读 - 第221章

第221章

    还有官员想上前劝说,沈灼灼去督察的话,那可真是剑指西照九城了,想要攻下那么多座城池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届时指不定要打到什么时候去。

    花费的物资钱财,根本就是个天文数字,他们心疼坏了,就跟自己的钱被打水漂了一样心疼!

    无奈谢秋莳的态度十分坚定,打,是一定要打得!至于打到哪一步,就看边关军能做到哪一步了。

    前面打着,不妨碍朝廷做事,整个早朝除了边关的事情外,还有不少地方政务,其中有一件事吸引了沈灼灼的注意力,那就是有一地县令进献了一份祥瑞。

    “谷穗饱满,颗颗圆润,据说是一州之地里长得最好的麦谷!如此五谷丰登的迹象,确实可做祥瑞,可见上天认可了陛下为新皇,并且赐下恩典,泽被万民!”

    朝廷真是个好地方,这里面的人个个是人才,说话还好听。向来不信鬼神的谢秋莳都被哄得露出了几分笑来。

    也只有笑起来的时候,人们才会意识到,这位新皇今年才十六,是个妥妥的小少年,面容还带着几分稚嫩。

    可她的手段已经不是一个少年人能拥有的了,她对天下宏图伟业的野心,已经在边关战事中,昭然若揭。

    下了朝,沈灼灼留下,往议政殿后殿走去,谢秋莳下朝后会在这里换上常服,随后开始处理政务,偏殿则是丞相们所在,两者之间距离很近,这样才能不浪费时间的传达政务。

    沈灼灼故意走得慢了些,等她到后殿的时候,谢秋莳已经换好衣服了。

    “臣参见陛下。”

    因为四下有不少宫人,所以沈灼灼的态度十分官方。谢秋莳挥挥手让她起来,随后她叫其他宫人离开,身边只留下流苏和流珠,以及苏姚三人。

    “快坐吧,今晨你在朝会上可是大放异彩,怼的那群老狐狸说不出来话,可真是解气。”

    谢秋莳说话间已经面带笑容,看上去就心情极好。

    她这段时间对那群大臣的不满是日益剧增,不光是在朝政上理念的不合,还有各方各面的不舒服,不说其他,光一个登基大典就磨合了好几次,吵了好几场,依旧没有定论。

    好几次她都想要破口大骂了,碍于身份与那群老臣确实对朝廷有功,才不得不忍耐。

    沈灼灼帮她出了一口恶气,而且还帮她达成了目标。

    想到这儿,谢秋莳有些好奇,“你怎么知道,我的目标是西照九城啊?”

    “自然是与安安心有灵犀。”沈灼灼嘿嘿一笑,跟谢秋莳开着玩笑,也是说了实话。

    当然是因为历史上的女帝,执念就是西照九城,前前后后发动了六七次战争,全是为了将西照九城攻下来。

    可惜最后也仅仅是攻下了五座城池,还有四座一直在蛮国手里,直到后世王朝各种战争融合,才归于后世一统的大国。

    不少人都觉得,翻开史书,上面全都是外族欺负我国的事迹,看上去实在是太憋屈了,不理解为什么古代的王朝,不直接灭了对方,总是不得已反击。

    其实这种想法,完全是一种史书刻意营造出的错觉。

    偌大的国土,不可能所有国土都是充值送的吧?除了一些王朝自带嫁妆外,大多数都是攻打下来的领土。

    只是古代人讲究一个师出有名,所以最后留下的是自古以来爱好和平,实际上嘛,翻翻周围国家的历史,就知道中原王朝存在多少年,他们挨了多少年的打。

    当然,打仗就是回合制,有输有赢,对方挨了打,自己也挨了打,浓缩在史书上,就变成了中原一直在挨打。

    中原文化根深蒂固,资源丰富人口又多,周遭那些小国家比不上,扛不住就被灭了,蛮国强大,被灭了的可能性很小。

    因为他们所处地界,在封建时期没什么大用,地广人稀,不好管理,等打下西照九城,大庄就不能往西北扩张了,得大力发展工业,争夺海上霸权,等以后有了力量,全世界都是大庄和女帝的。

    沈灼灼心里究竟打了多大的算盘,和她争吵的朝廷百官并不清楚,甚至连谢秋莳都不清楚,谢秋莳只觉得沈灼灼真是与她心有灵犀了,她第一次在朝廷的大事上,得到来自朝臣无条件的支持。

    怪不得每一代皇帝都喜欢扶持忠于自己的官员,旁的官员和忠于自身的官员相比,差距太大了。

    “别开玩笑了,说正事,你真打算去边关督察?这可不是个好差事,而且于你而言,太过大材小用了。”

    谢秋莳希望有个合心意的人过去干活,可她不想放沈灼灼过去。

    她需要沈灼灼跟在她身边。

    “可若不是我去,又能谁去呢?”沈灼灼仔细一想,她去确实不太行,打仗一打就有可能一年半载回不来,三年五年也有可能,那么长时间不在朝堂,光谢秋莳一人太过势单力薄。

    谢秋莳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人,她问道:“你为何非要去?”

    光是为了帮周浩安好好打仗,这个目的太单薄,以沈灼灼的性子,所得利益不够她生出放弃京城的心思。

    “因为我想跟蛮国好好谈判,不是和谈,是在夺得西照九城后,以他们国都的安全,和他们谈一谈,总不能咱们打半天仗,最后只能得一个岁贡和几句口头上的应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