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旅明在线阅读 - 第1146章

第1146章

    这个逻辑很清楚:既然近在咫尺的喜峰口已经变得遥不可及,那么剩余的旗兵就应该放弃一切幻想,改道出关。

    或者坦荡一点说:逃亡。

    在这个逃亡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旗兵会丢掉一路抢劫来的所有财货。但此刻的阿济格已经不在乎了。他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旗下精锐能多一点逃回盛京,给满族保留一点元气。

    阿济格知道,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是手头多一个白甲兵,崇德皇帝或许就能压住大清国的盘子,休养生息,徐图后事。

    然而,逃亡这种事,自古以来就没有那么轻松的。

    从三屯营掉头跑路,就意味着,无论从京城以北,山西以东的哪一处关隘出关,丧家犬都要穿过居心叵测的蒙古人的领地,还有更可怕的大沙漠。

    传说中的万里大逃亡。

    在这个过程中,逃亡之辈还要应对沿途各路勤王军、边镇兵马,乃至最为难缠的飞虎营枪骑兵……

    阿济格不知道,闯过层层天灾人祸,最终有命能回到盛京的,能剩下几个。

    但这是唯一的办法。如果不这样做,再继续窝在三屯营,那么最多十天,所有八旗勇士将全军尽墨。

    到那个时候,满人别说脊梁,连根都会被挖掉。

    所以,今天晚上,阿济格连夜安排了三千蒙古人先行溜走。而在他的计划中,明天晚上,剩余不足一万的满人精锐,会骑着所有马匹偷偷逃走。

    而他本人,则会率领着步卒守城,坚持到最后一刻。

    今天下午他没有安排骑兵冲锋,也有这个考虑在里面……如今这种局面,墙头草蒙古人随时都会跳反,不如让这帮人先去后边探路。

    至于三屯营中剩下来的,总数超过五万的旗丁……所有没有马的旗丁,这一刻已经被阿济格放弃了。他们将留下来守城到最后一刻,为不到一万的满人精锐逃命做出贡献。

    说到底,这些步卒中有很大一部分也都是汉人包衣……就当为主子们最后一次卖命吧。

    计议已定后,半生戎马的阿济格,迅速调整好心态,早早去休息了。明天还有恶仗要打呢。他有个预感:明天会遭到攻城。

    与此同时,城下有人拿着一个小米ipad,正看得津津有味:“这拉着马的都是蒙古人把?郡王看来是真要跑了啊,真是果决啊!来人,传我将令,把炮拖上来!”

    当天深夜,原本已经入睡的阿济格,突然被人唤醒:“王爷,城下有异动!”

    待到阿济格披着衣服匆匆上城头一看,却见东方三里开外的山谷中,灯影虚晃,火把密集,吼声震天,不知敌手在搞什么动作。

    随着震天的号子声越发逼近,武英郡王貌似猜到了点什么,瞬间满头大汗。

    翌日,晨光将将升起时,城头密密麻麻的守军,同一时间,明白了昨夜喧哗之因:四门巨大的长管二十四磅海军重炮,静悄悄矗立在了城前的炮位上。

    须臾,随着炮兵指挥一声令下,巨响之中,一枚用来试射的黑色铁弹,在城上城下几万双眼睛注视中,飞跃了不到四百米距离,正正砸在了东门上方的城砖上。

    瞬息间,被炮弹砸中的一片城砖顿时四散崩裂。其后,夯土层炸开,城头轰隆作响烟雾弥漫的同时,犹如地震般将三四个旗丁抛飞入空中。

    很快,随着烟雾散去,看到城门上方俨然已是塌了一块的北伐军将士,吼声直冲云霄。

    伴随着冲天的欢呼声,四门调整完射击诸元的巨炮,依次发射。

    这一轮射击,其中两枚分别对准了东门角楼。震撼人心的巨响中,只一炮,便将年久失修的角楼砸塌,坍塌的砖石顿时将殉葬的旗丁埋没。

    归位、清膛、上药、点火。

    很快,只用了不到三分钟时间,第二轮齐射又出现了。

    这一轮齐射,彻底打跨了城头守军的信心:满人手中的红衣大炮,由于缺乏复位系统和标准化射击流程的缘故,两次发射的间隔,通常在半小时以上。

    接下来,上百门小口径火炮开始往城内跨射。而城下的步兵战士,也纷纷开枪射击城头,加入了炮火大合唱。

    天雷一般的重炮齐射,足足打了二十轮。被八十枚铁蛋砸完的东门城墙,短短一个时辰不到,便出现了多处坍塌。

    无处可去的城中守军,只能强忍着巨大的伤亡东躲西藏。

    令守军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半个时辰,四门降温完毕的重炮,再次发出了吼声。如是,当时间来到午后,三屯营东墙,硬生生被炮弹砸出了多处可以容骑兵跨越的缓坡。

    这时,全身被甲的阿济格,手持长刀,骑在马上,对本次入关的二号人物阿巴泰吼道:“走,带着旗下儿郎走。居庸、包头、张家口……不拘哪一处,能出关就走。”

    阿巴泰闻言,咬牙最后看了一眼决心战死的阿济格,扭头带着所有骑兵出了西门,直奔遵化方向而去。

    伴随着阿济格吼声的,是最后一轮特意砸在城门上的炮弹。

    下一刻,早已残破不堪的东门轰然倒塌。准备已久的三千重甲骑,坦克般冲进了城中。紧随其后的,是马身上倒插着四杆骑枪的飞虎营骑兵。

    再后,则是士气高昂的北伐军战士。

    大燕国军事主力对大清国残余主力的最后一击,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