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旅明在线阅读 - 第771章

第771章

    听到雷剑这样承诺,一向习惯于被官府挤牛奶的明人士绅顿时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这次工役和以往不同,是有人买单的。再配合平时亲眼见到的将军府豪阔的一面,反应过来的大伙赶紧一叠声地表示相信将军大人。

    谷县令是其中最高兴的一个。这种破天荒的我修路你掏钱模式倒也罢了,然而那路修好了可是挪不不走的,不管谁掏钱,这可都是他老人家的政绩啊!

    搞明白了新的投资和市政工程模式后,一众“开明士绅”当即展开了比较热烈的讨论——这次的活很多,貌似赚钱机会大把,大家需要更多的信息来辅助判断。

    雷剑这时又作出了补充:哪怕没有一个人入股,将军府也会全额投资以上所有项目。等项目将来运转开始赚钱了,大家可以视情况再投资……当然,那个时候的投资就不是天使轮了,收益肯定没有现在下注来得多。

    这个理论在座明人都是懂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这样,所以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好好考虑。

    就这样,一场明代版的市政工程吹风会就结束了。与会的开明士绅们,享受到了后世县太爷小舅子的待遇,得以提前知道了增城县今年要上马的工程详细情况,掌握了最优质的投资信息,这些都会让他们再未来的岁月里大赚一笔。

    另外,比起小舅子,明人包工头们眼下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他们永远不用为甲方的工程款发愁,穿越众富有四海,绝不拖账。

    石滩会议结束后,与会的白举人和吴掌柜匆匆回到了白府,关起了书房们,开始秘密商议起来。

    第531节 吴掌柜的日常(十)

    时间:工程会之后,地点:白府小书房。

    吴掌柜和白举人今天从荒七滩回来,先是感慨一番将军府做生意的手笔和豪阔,接下来两人细细商议了白家今后的应对。

    通过分析会上得来的信息,两人首先确定的是:白家不适合接工程。原因很简单,根基不足。

    白氏成为本地有头脸的人家是从白举人这一代才开始的,之前白家主要的活动区域在县城,也谈不上什么根基,普通小百姓而已。

    虽说这些年白家在乡下也备办了一些田产,招募了一些佃户,但那一是传统思维的惯性使然,二是“资产多元化”配置的原因,白家的根子还没有转到稼穑,在这方面谈不上什么太大的影响力。

    白家这种情况的基本盘,在接工程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接工程一是要有富裕的劳动力,二是要在工程标段所在地“有资源”,说白了就是地头蛇,能就近提供人手和其他补给的势力最好。在如今这种原始的工程开发项目上,后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重要。

    所以经过和吴掌柜分析,最终通盘考虑后,对商业方面更加熟悉的白举人,还是决定将资源投入到水泥厂这种企业当中去。至于说修路接工程……还是留给那些乡下土棍吧,算他们运气好,路从门前过,合同天上来,合该这帮土财主挣一笔。

    就这样经过一夜反复商量,白老爷在自家书房里做出了至关重要的战略决定:将白家超过一半的流动资金投入到购买水泥厂股份的行动中去。

    在不出售产业的情况下,这一半资金差不多有两万五千两现银,算是白家这个初代中式贵族的老底子了。

    再要筹措现银也不是拿不出来,但是那样的话就要影响到白记杂货以及白家其他铺面的日常运作;尽管白老爷十分看好水泥厂的发展前景,但他还是忍住了孤注一掷的想法,保持了旧产业的运转。

    10天后,白举人再一次亲自出马,和吴掌柜带着大批下人押送着银车,去了县衙隔壁的“广东一建增城项目部”签合同交钱。

    为了提高权威性从而在县衙隔壁开张的项目部只是一个统称,这里面不但有工程招标处,还有独立的水泥厂筹备处,属于合署办公。

    白举人到来后,和其他有志于投资工商业的县内老爷一起,分别签了合同,按了手印,再称量完从银车上搬下的一封封银子后,大家就正式成为了即将开办的增城水泥厂的股东了。

    总得来说,几位老爷这一刻的心情还是有点忐忑的。

    虽说民间商人们合伙做生意的情况很常见,但是他们面临的可是和传统完全不一样的局面——前所未有的庞大工坊计划,前所未有的巨额投资和新产品,前所未有的强势创始人,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夹杂着的各种考量和政治投机,这一切都令在大明治下游刃有余的老爷们感到无所适从。

    然而这些先行者们终归是走对了路。比起日后那些被社会大潮强制改变命运的人们来说,先行者的这点不适应根本算不了什么,新世界的大门正在对所有人敞开,敢于吃螃蟹的人一定会得到最丰厚的回报。

    ……

    成为水泥厂的股东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股东大会等等一系列程序要走。等到白老爷忙完这些,再一次带着吴掌柜和下人站在荒七滩的时候,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处热闹的大工地。

    不管是不是小冰河时期,比起北方年节时的冻土来,广东这边都是可以全年开工的。由股东们提供的,以及被丰厚的工钱和伙食吸引来的本地民工,现在已经分成了两股人马在工地上忙碌。

    临着增江支流的河滩地是第一处大工地。由于这里需要修建一处矿业码头,所以河面上不但已经有清淤船开始做业,还有人正泡在泥水中修建着围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