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其实打得过打不过是另外一码事,赵构这话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徐宁瞬间就涨红了脸。

    童言无忌!!

    他可是皇九子!!

    徐宁在心中反复安慰着自己,这才慢慢心绪平和下来,差遣所在,教授皇子不敢怠慢,该教的还是要教,不过他再也没有了刚才进宫来的那股兴冲冲的劲头。

    ……

    蔡京府所在的这条街是东京最繁华的主干道之一,距离皇城只有数百丈,占地极广,此时整座府邸满是缟素,正在操办蔡條的丧事。

    午后,有个三旬出头的青衣清瘦男子,带着另外个粗壮黝黑、一脸虬髯的汉子行色匆匆进了城,直奔太师府。

    即将抵达太师府门口时,青衣男子扯了扯正在东张西望的黑汉,压低声音道:“铁牛,你且在那厢找个地方吃杯茶,老实待着,不要惹是生非,待我从太师府送信出来,就引你去酒楼吃酒!”

    黑汉嘿嘿大笑,推搡道:“院长哥哥且去,俺自去吃酒等你。”

    青衣男子正要去,却又被黑汉扯住衣襟道:“给俺几两银子使!”

    青衣男子无奈,只得从怀中摸出块碎银子来塞给黑汉,这就去了。

    蔡京面色阴沉坐在厅中。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自极难受,只是他现在想得最多的却不是查明真相,为莫名其妙就死了的蔡條报仇雪恨,而是如何让蔡家渡过这场危机。

    皇帝赵佶的心思他看得透彻,察觉到赵佶对蔡家生出越来越深的嫌隙,蔡京心里也渐有些不安稳。

    软弱的皇帝居然有了硬起来的征兆,蔡京暗生警惕,尤其在册封安排王霖的事情上,管中可窥豹,让蔡京看到了赵佶扶持太子赵桓起势的某种良苦用心。

    而他素来不屑一顾的太子赵桓,竟然也有鳞爪飞扬的姿态……

    “太师,江州九公子送来家书一封。”

    蔡京心烦意乱摆摆手:“待老夫写封回信,让送信人带回江州。”

    蔡京略翻看了下信,便立即起身去伏案疾书。

    江州知府蔡得章小名蔡九,是他的第九个儿子。

    此刻蔡得章是例常派人进京送家书和江州土特产孝敬老爹,并不知他哥蔡條已成短命鬼。

    青衣男子经常奉命来京给蔡太师送家信,对东京熟门熟路,他从蔡府大管家蔡奇那里取了蔡京回书,又得了几两盘缠,见蔡府正在办丧事,也不敢多待,匆匆去了。

    就这当口,随他来京的黑汉已在斜对面的一家酒楼吃得酩酊大醉,借着酒劲与人发生口角,正待动手。

    黑汉人极粗狂,醉酒下放浪形骸,哪管这是天子脚下不容撒野,晃荡着拳头就打向对面一个白面青年。

    那青年心情本也烦躁,见黑汉挑衅也怒不打一处来,避过黑汉那一拳,侧身反肘一击,就将黑汉撞了个趔趄,险些栽倒在地。

    周遭酒客见状纷纷躲避开去。

    青衣男子大惊失色,立时窜过去,抬头瞥见那一脸怒色的白面青年,大笑道:“徐教师,多时不见,别来无恙乎?”

    白面青年正是徐宁。

    徐宁教了赵构会枪法,便意兴阑珊出宫。

    他心情不爽来吃酒,吃了半截,见邻座这黑汉喝醉酒对伙计出言不逊,他看不惯就多说两句,两人就冲突起来。

    徐宁见是江州旧识、江州两院押牢节级,人称“神行太保”的戴宗,也不由抱拳笑道:“原来是戴院长,此番又来东京太师府送家书么?”

    戴宗大笑,上前去狠狠捶了黑汉一拳:“你这黑厮,好生无礼,这便是我跟你说过的金枪手徐宁,还不上前拜见?”

    又道:“徐教师,这位是我兄弟,人称黑旋风李逵。”

    第72章 李逵登门战王霖

    这两日王霖一直在等待朝廷的批文,也就是他赴任的官方手续,做着离京的准备。

    他抽空去了趟城外的贞元观,又去了张贞娘和锦儿的住处。

    张贞娘那日仓皇逃去,所幸高俅府追兵的目标都在王霖身上,她倒是一路有惊无险返回住处。

    张贞娘和锦儿一直在担心王霖的安危。

    直至城里开始传开王霖殿试夺魁,又有了诺大名头的消息,这才暗松了口气。

    再次见到王霖,张贞娘心情复杂到极致。

    她这一生都再也无法忘记,王霖闯进柴房救她二女脱险,又怒发冲冠诛杀高衙内为民除害的一幕。

    她当时已抱了必死之心。

    不成想王霖从天而降,大闹高俅府,冒死成功救她脱身。

    她是何等心思细腻之人,她这一辈子都不曾想过,这世上竟然会有人为了救她,不惜与高俅这样的当朝权贵为敌。

    她不由想起了当初高衙内将自己诱骗进陆谦家企图不轨,而林冲却畏惧高俅权势迟疑不敢出手,导致高衙内后来更加变本加厉,才有了后面那些乱七八糟不堪回首的往事……

    前一年间,高衙内就是她的噩梦。

    张贞娘神思恍惚。

    锦儿拽拽她的衣襟。

    “娘子,高衙内已死,高俅流放原籍,你们实际已经不需躲藏,安全无虞了。”王霖笑道。

    张贞娘敛衽一福:“都是郎君舍命相救,贞娘终生难忘。”

    王霖微笑:“娘子言重了,我也是适逢其会,又岂能见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