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科幻小说 - 镇疆军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 藩国叛乱

第四十七章 藩国叛乱

    后世的历代史官们,在记述发生于圣唐821年新春的“西疆之乱”时,往往习惯将“水杉城攻防战”作为整个事件的起始点。

    这主要是因为,后来圣唐皇朝和突厥帝国中的多位重要人物,尤其是镇疆系的高级将领们,当时都牵扯其间。出于对这些大佬的敬重,同时也考虑到他们对当时事态的种种影响,所以史官笔下的春秋岁月,自有一番独特的样貌。

    然而,真正的历史却并非如此。

    这场波及了西疆鬼漠三十六国,乃至包括帝都在内的中土世界,前后持续长达七年的“西疆之乱”,其实从圣唐818年便已经开始暗暗酝酿。

    而大乱的真正爆发,则是以楼兰、疏勒两国的起兵反叛为开端的。

    圣唐在经过了历史上三次对西疆鬼漠的大规模征讨之后,二十四代帝君李世伦推行大一统的治国方略,主张采取“怀柔安抚为主、重兵弹压为辅”的政策。

    面对土地辽阔、民族众多的西疆三十六国,圣唐设置使节团和官市署,并在重要地区安排驻军,逐渐兴盛了连通东西大陆的西疆商道,最终实现安定域外、繁荣经济的目标。

    商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均享自治权,圣唐朝廷只派遣象征性的兵力,用以保护商路安全,并且恪守本分,不干涉各藩国的王廷内政。

    如此一来,即保证了圣唐在西疆的皇权影响力,又能与各国各族和平相处,维护皇朝西部地区的战略安宁。

    不过,世间万物并非永远一成不变。

    圣唐历799年,在突厥帝国大可汗山都伊默的策动下,二十个番邦属国借由宗教事端,发动了震惊西疆的叛乱。帝君李成文火速派兵平叛,之后又专门设立镇疆都护府,防止突厥再次渗透破坏。

    随着时间的推移,圣唐朝廷、镇疆军与西疆三十六国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微妙变化。

    镇疆都护府虽然依照旧例,不干涉藩国内政,但他们毕竟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存在,西疆鬼漠的任何地方势力,都不可能完全忽视他们的作用和力量。

    庞大兵力的长期驻扎,也使得帝都的意志,可以通过镇疆都护府延伸至西疆的各个阶层,产生出举足轻重的影响。

    渐渐的,生活在西疆的圣唐人,其社会地位日益提高。无论是外派于此的朝廷官员,还是投资经商的富贾富豪,抑或是都护府的将校军官,他们逐步成为了这片辽阔大地上新崛起的贵族势力。

    这些人掌握着至高的权利,把控着稀有的资源,同时还不断结交着西疆各族首领,有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左右某些藩国王廷的重大决策。

    而这样的变化,也给当地一些传统的贵族势力造成了极为强烈的危机感。

    不仅仅是本土贵族阶层,西疆普通百姓也真切的感觉到,在他们的头上又凭空多出来一群圣唐老爷,横行鬼漠,作威作福。

    尽管在很长一段期间里,圣唐朝廷因为内部纷争,无暇顾及对西疆的管控。但是,十万镇疆大军却绝非摆设。只要有他们在,西疆本土贵族势力始终无法摆脱悬在头上的利剑,俯首听命的日子仍旧需要继续下去。

    直到突厥人的出现。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突厥的先祖咸海客吉特人便是这个地方的统治者。

    客吉特的历史,并不比圣唐短多少。数百年前,那个时候的咸海客吉特在西疆如日中天,他们横跨大漠草原,占据着东西大陆的交汇处,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然而,强大的实力,往往也必然伴随着肆无忌惮的骄横。

    客吉特的统治者,从来没有把西疆各族百姓当成“人”来看待。在他们的概念里,那些西疆乡巴佬就是一群可以恣意欺凌的两脚牲口。

    嚣张至此,西疆民众的命运究竟会悲惨到何种地步,也就不难想象了。

    所以,当圣唐帝君的目光投向西方,皇朝精兵猛将西出紫金关的时候,西疆百姓们眼里尽是拯救者的雄姿。

    大家举着鲜花水果、捧着美酒佳肴,一边载歌载舞,一边夹道欢迎圣唐正义之师的到来。

    在西疆鬼漠的热切期盼下,从东方而来的拯救者们,最终成功赶跑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客吉特人,给三十六国带来重生的希望。

    可是没想到,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最初的拯救者却又摇身一变,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西疆新的统治者。

    圣唐的力量开始快速填补、替换客吉特人退却时留下来的权力空间。在其后的数百年时间里,帝都为了巩固其在西疆鬼漠的势力,同时镇压那些心有不甘的当地民众,曾经不惜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扫荡征讨,直杀得尸山血海。

    这种作为,似乎与之前的客吉特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至少,在很多不满圣唐的西疆贵族和拥有着客吉特人血统的族群看来,情况确实是这样的。

    于是,他们又开始怀念起以前的主子。

    时间的力量太过强大,强大到足以把久远的仇恨洗刷的干干净净。

    西疆的某些番国势力陆续开始派遣密使,在私下里频频与突厥帝国联络,谋划着借助阿史那支斤的力量,能有朝一日摆脱圣唐的控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楼兰和疏勒两国。

    这两个国家很有意思。他们因为政治愿意和宗教差异而痛恨圣唐,但是他们更加痛恨的,是周围的邻居。因为西疆很多的在位的国王,并不像这两个家国主那样,强烈反对圣唐的统治。

    从客观的角度说,至少圣唐在帝都朝廷和都护府统帅这几个层面,还是对西疆各国表示了相当程度的尊重与爱护的。

    毕竟,历代先帝定下的国策就是如此,圣唐与西疆也相安无事的打了多年交道。除了少数骑在西疆头上作威作福的害群之马,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非得刀兵相见的必要。

    再说了,真要刀兵相见,你干得过镇疆军吗?

    这种追求和平的普遍心理,正是最令楼兰和疏勒感到不满的地方。

    人往往就是这样。

    当一个人想要挑战某种权威或者打破某种常规的时候,他最厌恶、最痛恨的,并不是权威和常规本身,而是那些仍旧坚持敬畏权威、遵守常规的其他人。

    所以,圣唐历821年新春来临之际,压抑了许久的楼兰国和疏勒国,终于在突厥的暗中支持下,再一次向圣唐举起的反叛的大旗,挑战整个西疆鬼漠。

    后世的史学家和军事家在回顾研究这段尘封的历史时,都不约而同的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叛乱爆发的时间。

    照理说来,西疆的冬季并不是一个发动战争的好时节。

    彻骨的寒风、漫天的飞雪,滴水成冰的戈壁荒原,任何一点对于大规模军事行动而言,都意味着难以估量的危险。

    可是叛军偏偏挑了这样一个时候发动攻势,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圣唐强悍的军力,同样也会被恶劣天气牢牢困住。

    除此之外,突厥铁鸽子军、鬼盟马匪,以及藏匿在西疆各地的叛党,通过前期的骚扰行动,极大分散了镇疆军和各国兵马的精力。

    于是乎,楼兰疏勒两国骤起叛乱,其发动事变的突然性,以及兵力方面的优势,立刻令镇疆都护府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当多伦的联军开始启程,准备向达坂集结进发之时,远在几百里外的鄯善国王城,冲天大火正映红了整个夜空。

    西疆百姓的苦难,刚刚开始。

    -

    楼兰王阿立克江把玩着“九星刃”,心中不禁暗自得意。

    这柄名震西疆的宝刀,通体由玄冥陨铁锻造,结合波斯著名兵器工匠的蓝焰淬火技法,轻巧坚韧、削铁如泥。

    刀柄上镶嵌着的九颗璀璨宝石,来自西疆九个大藩国,每一颗都流光溢彩、价值连城。

    九星刃原本是西疆王国联盟的信物,由九国国王共同推选的盟主所持有,极具意义。后来,圣唐接掌西疆,之前的王国联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九星刃则留在最后一任的盟主手中,代代传承下来。

    现如今,这柄神兵利器被阿立克江得到,仿佛冥冥之中自有神灵在眷顾,又怎么能不令他感到欣喜异常呢?

    阿立克江用拇指轻轻抚摸着刀身上的血槽,心里却都是昨天发生的一幕幕场景。

    他的亲舅舅——鄯善国国王尼兹,跪在阿立克江面前苦苦哀求,希望外甥能高抬贵手,放过自己。

    “你已经背叛了伟大的楠锦花神,也背叛了祖先英名。再也不配拥有这九星刃了!”阿立克江当众大声斥责尼兹,完全没有给老国王留任何面子。

    “孩子,我求求你,”尼兹老泪纵横,举着双手哭道:“看在你母亲的份上,放过我们吧。你喜欢九星刃,我可以赠送给你,完全没有必要让楼兰和鄯善大动干戈啊……”

    “哈哈哈,老东西,我不只是想要九星刃,我还想要你的王国呢。你一向心甘情愿的替圣唐人卖命,难道就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吗?”

    说罢,阿立克江挥动手中的弯刀,一下子插进了舅舅的胸膛。随着他的动作,周围的楼兰武士们也纷纷举着刀剑,扑向了跪满宫廷大门前的鄯善王族。

    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阿立克江母亲的兄弟姐妹、子侄甥女,都算是楼兰王阿立克江的血亲,然而在他看来,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鄯善王廷的突然陷落,顿时震惊了整个西疆。

    楼兰国突然起兵,进攻鄯善,这已然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而更加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双方的兵力对比,竟然悬殊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

    此番偷袭,楼兰几乎是倾尽举国之力,合计十万步骑混合大军,在很短时间便连续攻陷了鄯善和镇疆都护府十七座城池要塞,直接围困了鄯善王城。

    这个时候的王城,守卫兵力不到五千人。

    一天时间,楼兰军破城、屠城、焚城。近千名在此协防的镇疆战士被敌人砍下头颅,悬挂在了王廷城门外的旗杆上。包括老国王尼兹在内的上百鄯善王族,也同样被屠杀殆尽。

    在那之后不久,气焰嚣张的楼兰军队在国王阿立克江的指挥下,又接连攻克且末、小宛和皮山三国,劫掠青壮男女两万人,牛羊不计其数。

    与此同时,另一路叛军——规模达到八万之众的疏勒兵马,则先后打下了莎车、温宿两国,同样是一路烧杀掳掠、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