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都市小说 -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九章、沪海老洋房一网打尽

第三百二十九章、沪海老洋房一网打尽

    可接下去的形势发展,却是让宫雪错愕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陈孟和胡啸洋走了,居然就这么轻易的走了,甚至连饭钱都没记得付。

    “我吃好了,陈同志,你怎么样?”

    吃的差不多了,南易把筷子放下,从兜里掏出手绢抹了抹自己的嘴。

    “我也差不多了,下午我还要上班,就不陪你多聊了,改天我们再约一起晚饭。”陈丹说着,举起手把服务员给叫过来结账。

    人民饭馆说是国营饭店,不过早就市场化,实行的也不再是国营食堂那一套。

    南易也没有抢着买单,就静静的看着陈丹把钱付好,和陈丹告别,看着她走出饭馆,他才来到宫雪的边上。

    “你精贵,你镶金嵌玉,别人就是渣渣?今天算你走运,挑中了一张好挡箭牌,眼力还行,不然救不了你自己,还被你拖一个下水。”

    南易喷了两句就不再多说,迈腿就往饭馆外面走去。

    他也是郁闷的,要不是陈丹在,今天这个事肯定不能善了,形势会逼着他唱一出装逼打脸的大戏。

    可这种戏,南易喜欢唱么?

    不消说,只要这个陈孟还有点脑子,接着就应该去摸南易的底了,摸完底,要是他对宫雪的兴趣很大,要么来打个招呼,要么招呼都不打,不过他对宫雪应该会谨慎一些。

    离开南亰西路,南易七拐八拐的就拐进一条弄堂。

    这时候的沪海,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稳稳的一个巨无霸,经济总量吊打国内其他所有省份。

    据南易了解,沪海在经济上至少有十个全国第一:

    一、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八分之一,产值之大,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

    二、出口总产值占全国四分之一,其中本市产品占60%,创汇之多,居全国第一;

    三、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缴国家税利占中央财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缴之多,居全国第一位;

    四、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979年为30013元,高于全国各省市平均数1.5倍以上,居全国第一位;

    五、工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的利润,1979年全市平均63.73元,为全国平均数的四倍,居全国第一位;

    六、工业资金周转率为69.5天,周转之快,为全国大城市的第一位;

    七、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每年国民生产总值,1979年为1590美元,生产水平之高,居全国第一位;

    八、能源有效利用率,1979年为33%,高于全国平均28%的水平,居全国第一位;

    九、商品调拨量,沪海商业部门调往各地的日用工业品,占全国调拨量的45%,居全国第一位;

    十、输送技术力量,解放以来沪海迁往内地的工厂300多家,并通过其他各种途径,输送技术人员、技术工人100万人,居全国首位。

    沪海也有全国倒数第一的,其中主要有这五项:

    一、市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4.1万人,城市人口密度之大,为全国之“最”;

    二、建筑密度高达56%,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拥有道路仅1.57平方米,绿化面积仅0.47平方米,和一张报纸差不多大。

    建筑之密、厂房之挤、道路之狭、绿化之少,均为我国大城市之最;

    三、沪海市区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居住面积为4.3平方米,包括棚户、简屋、阁楼在内,4平方米以下的缺房户有91万8000多户,其中困难户、结婚户、特困户、外地调沪无房户共6万9000多户;

    占全市户数50%左右,缺房户比重之大,为全国大城市之最;

    四、沪海平均每万辆车一年死亡人数为42.5人,车辆事故为全国大城市之最;

    五、由于三废污染严重,沪海市区癌症发病率之高为全国城市之最。

    十个全国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在沪海并存,十个第一和南易的关系不大,这不是他该关注的问题,倒是五个倒数第一和他息息相关。

    走进弄堂,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人情味,这时候弄堂里的人们还很淳朴,相互之间没什么利益冲突,也自然就没有太多的尔虞我诈。

    孩子们就在弄堂口玩耍,老大爷们靠墙坐着,在一张四方凳上理论着楚河汉界,一个老太太坐在竹椅上吧嗒吧嗒抽着烟,从她那一丝不苟梳理的整整齐齐的银发,还有那深邃的目光里,无不在诉说她曾经不平凡的故事。

    除了祥和的人情味,南易感受到更多的就是“逼仄”二字。

    弄堂本来挺宽的,可墙角都堆着煤饼、煤渣,又堆着其他杂物,再加上每家摆在门外的龙门阵,弄堂只留下一条狭小的勉强可以过人的缝隙。

    过这个路还得留神,一不小心就得碰到杂物或者嬉戏的小孩子。

    南易的眼睛很忙,不仅要观察头顶晒着什么,小心钻了别人的裤裆;还得留神避让对面的来人,躲开脚底下滚过来的玻璃珠,不时的还得透过开着的窗户往别人屋里瞅上几眼。

    经过一座低矮的房子,挑高也就三米左右,可却被搭出一个阁楼,一楼一米九,二楼也就一米一左右高。

    在阁楼上,有一张用长条凳和门板搭起来的床,一个老太太戴着老花镜佝偻着凑着勉强打进屋内的光,在那里干着针线活。

    她的边上的被窝里还蜷缩着另外一个老人,一只有点萎缩和干瘪的脚从被窝里露出来,应该不是瘫了就是有其他什么病。

    老太太的脚边还盘着一只肥肥的狸花猫,呲溜,一只老鼠从木地板上跑过,它的眼睛就亮了起来,弓着腰,盯着老鼠,准备一击必中。

    弄堂里的下水道盛发着不太浓郁的臭味,这样的环境很容易滋生老鼠,这里是老鼠的乐园。

    楼下,在一张双层床的边上,有一张六十公分宽,将近有一米九长的饭桌,实木的,看起来很结实,桌面被擦的油光发亮,桌角的木刺里还卡着一丝丝白色的棉絮。

    这不仅是一张饭桌,还是一张早收晚搭的床。

    南易又看了看屋内的其他陈设,心里有了一个判断,这间屋一共住了八口人,两个老人、两对夫妻、两个孩子;

    孩子应该是一男一女,南易已经看到了墙上贴的奖状,一个男孩名,一个女孩名,年纪也就八九岁的样子,应该是堂兄妹或者堂姐弟。

    这么逼仄的房子,两对夫妻是怎么解决夫妻生活的,南易也有自己的猜测,这家人应该都很喜欢在外面闲逛,而且习惯轮流去外面闲逛。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谁不会想要家……”

    继续往前走,南易嘴里哼着歌曲,脑子里一个构思在形成。

    下午的几个小时,南易都在弄堂里逛,一直到万家灯火点亮,各种味儿的饭菜香传出,他依然还在逛,等到一家家的晚饭都已经结束,倒夜香的车子进了胡同,一家家的女主人拎着马桶站出来,他这才离开。

    第二天,他依然逛胡同,还带上了一个照相机,背上了一个黄皮书包,书包里满满的都是胶卷。

    第三天,南易又去了徐汇的天平路街道以及边上的几个街道,沪海市区的老洋房大多集中在这一带,而且房子的品质也比较好。

    复兴中路克莱门公寓、复兴公寓,淮海中路的上方花园、新康花园等,汾阳路著名的花园式洋房住宅,尤其是五原路沿线的当年法租界优雅的韵味至今犹存。

    另外长宁的新华路街道、静安静安寺街道,虹口乍浦路街道、五川北路街道、卢湾淮海中路街道、思南路沿线,南易也一一都去看过。

    南易只看了两天,走马观花,没时间太深入的去了解。不过,就这走马观花,已经把他脑子的构思变得更加完善。

    对八十年代的沪海人来说,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沪海梦”,那就是住上新工房的一室户,如果是两室户那就更好。

    一室户,按照后世的目光来看,不过就是一厨一卫一卧,附带有一个不大的阳台。

    卧室比较大,如果人口比较少,可以弄出一个客厅兼饭厅的布局;要是人口比较多,那一间卧室还是要塞下不少人。

    相比较弄堂里,新工房有更大的私密性,也免除了老鼠的骚扰。

    当下的沪海人,对“隐私”两个字非常看重,他们不喜欢去别人家作客,也不喜欢在自己家里招待客人。哪怕是人情味比较浓的弄堂里,邻里之间说话也喜欢站在屋外。

    外地人会对沪海人产生“沪海人比较冷漠”的错误认知,因为他们认识的沪海人从来不会请他们去家里坐坐。

    人情冷漠?

    不好客?

    嫌麻烦?

    都不是,那是因为大部分沪海人家里根本腾不出放一张圆桌的地方。

    在南易逛弄堂的时候,就看到一件略显羞耻的事。

    正值饭点,一家人在那里开饭,可恰逢家里的一个大姑娘闹肚子,就这么,家里其他人继续吃饭,而大姑娘就坐在离饭桌不到一米五的马桶上。

    弄堂里听到邻里之间的闲聊,大部分都会聊到“新工房”,提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每个人眼里都是向往。

    而老洋房那里的情况,就不如弄堂里的邻里这么祥和。

    沪海的老洋房,可以说九成九里面住的不只是一家人,类似柯鉴真这种一家人住一套房的例子微乎其微。

    除了房子外观比较漂亮外,住的其实比弄堂里更逼仄,而且邻里之间多有争吵。

    争吵的内容无非就是谁家多用了一点自来水,自己家的油盐酱醋被其他人用过,抱怨别人家昨晚“叫”的太大声,吵着自己家孩子之类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

    不管是弄堂里还是老洋房里的居民,都有一个共同点——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搬出去,搬到新工房里去住。

    南易蹲在方公馆的大门外,手里拿着一份资料在看着。

    资料上显示,沪海这里第一批上报批准建设的新工房,有兰花、长白、曲阳、彭浦、沪太、泰山、长风、虹桥、仙霞、田林、宛平、上钢、潍坊等13个;

    第二批1982年上报批准的有工农、民星、运光、彭浦、管弄、仙霞、长桥、德州、上南、雪野、临沂、梅园、泾西等13个;

    第三批已经上报还未批准的有市光、国和、国定路、丰镇、凉城、彭浦、甘泉、真北、仙霞、康健、梅陇等22个。

    新工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一个是沪海市里的拨款,另一个就是工厂自筹。

    工厂还好说,沪海这里的企业效益都不差,完全有能力盖房子,只要上面能批准他们盖就行,这样的新工房就是属于企业公有。

    市里拨款兴建的就比较困难了,如今沪海市里也没穷的叮当响,财政和税收87%上交,留下来的只有一丁点,哪哪都需要花钱,哪来这么多钱用来大兴土木。

    沪海没钱,这对南易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他奶奶方梦音明年回沪海的时候,完全可以提出一个以房换房的计划,一栋老洋房挂着十几张甚至几十张房契,甭管挂了几张,一张房契换一间一室户。

    这种换法,方梦音瞬间会成为冤大头、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里子面子口碑,一样不落,都能攥在手里。

    南易揉了揉太阳穴,寻思道:“这个计划可行性很高,多半会执行的很顺利,到时候老洋房大多落到自己手里……

    这可不行,怀璧其罪,杀一人肥万家……

    真要推行这个计划,澳资、港资、台资、李资、外资全都得拉上,资金来源要广、渠道要复杂,投资的主还得有影响力,操,这么干老子不成买办了么。

    该怎么控制里面的度呢?”

    一个很好的计划,南易却有点构思不下去了,想掌握里面的度,控制好拿到手的老洋房数量,这难度十分大,不是一般的大。

    “这计划还得好好斟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