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在线阅读 - 第五百零九章 安定人心

第五百零九章 安定人心

    平辽在即,不仅要让百姓安心,也要让军队安心。已经制定的各项政策不会改变,朝廷也不能插手。

    名义上还是军户制,但管理模式和赋税交纳,以及各项优军惠民的政策,已经与大明完全不同。

    而自力更生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既不用朝廷拔调粮饷,也不向朝廷交纳赋税。

    名义上,可以说是战乱之地,百废待兴,请朝廷豁免五年赋税。

    对于朝廷和崇祯来说,能省下辽饷,就已经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哪里还有奢望,要辽东反哺?

    在崇祯和朝堂官员看来,辽东还是经济不发达的荒芜地区,根本不清楚充分解放民力、调动起军民建设热情后,会有怎样巨大的变化。

    众将静静地听着,心里各有想法。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平辽之后,毛帅和郭帅依然是东江镇的当家人,朝廷也无法夺走他们的权力。

    十几万百战精兵,是能纵横天下的力量,也是他们的倚仗。朝廷也得哄着,不管愿不愿意。

    显然,毛文龙和郭大靖的心态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

    最关键还是郭大靖,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把军民们流血牺牲光复的土地,再交给朝廷去管理。

    看看国内的乱象,就知道朝廷是不称职的,官员也是没有能力让辽东军民过上好日子的。

    「朝廷不再供应粮饷,辽东也不上缴赋税,政策由东江镇自己把握。」郭大靖环视众将,笑着说道:「辽东军民想要吃饱穿暖,你们说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就是钱粮啊,粮食能吃饱肚子,钱能购买棉布棉花等物资。但问题好象不是这么回答的,傻瓜式的问题,郭大靖会问出来?

    各人有各人的答案,但都保持谨慎的态度,没有说出来,免得说得不好,倒显得见识不够。

    郭大靖呵呵一笑,说道:「依本帅看来,土地是最重要的。有足够的土地,才能安置足够的百姓,才能有足够的收获。」

    「现在东江镇有多少人口,将来又会增加多少?每人要是有一百亩田地,还保持现在的赋税,就能吃饱穿暖。」

    「现在内地的民乱,归根结底,还是田地太少,赋税太重。这两个问题能够解决,只要饿不死,谁会提着脑袋去造反?」

    刘兴祚连连点头,这得捧场,虽然不算什么精僻语论。但这是郭帅说的,也预示着东江军开疆拓土的脚步,将会一直持续。

    「郭帅说得极是。土地是最根本的财富,是老百姓能够吃饱肚子的保障。东江镇收的赋税不高,就只能增加田地的数量。」

    「刨去涌入的移民,太平年月的人口也是在不断增长的。十几年就一代人,现在有一百亩,子孙满堂后,人均可能就不到十亩。」

    「是啊,看看大明建国之初的田地和人口,再看现在的,真的不够耕种,不能吃饱肚子呢!」….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心里却并没把这事儿看得太重。

    只要灭掉建虏,凭东江军的实力,开疆拓土还不容易。奴儿干都司的故地,都是可以占领的。

    郭大靖笑着颌首,待人声稍微停息,又开口说道:「可笑建虏,以为我东江军的终极目标便是辽东。还分别给毛帅和郭某写信,言辞不一,行挑拔离间的伎俩,真是愚不可及。」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毛文龙把书信转交给郭大靖。郭大靖不傻,也把自己收到的送给毛文龙。

    两人交换书信,建虏的阴谋心思便无所遁形。再者,毛文龙和郭大靖的这番举动也证明内心无私,只能是更加地互信。

    众人纷纷恍然,感叹毛帅和郭帅的关系竟然如此亲密,对于平辽灭虏也都是坚定不移的态度。

    郭大靖的目的也达到了,既重申了平辽的坚定决心,又显示了两大***的亲密无间。

    别说是敌人挑拔,就是内部有不同思想,或对毛文龙,或对郭大靖有些不满,也都得惦量惦量,别搞事情。

    「看来,毛文龙已经确定了退路,不担心朝廷的兔死狗烹了。」祖大寿想得更要多一些,也终于打消了私心杂念,只能跟着东江镇搏富贵了。

    再看看东江镇的这些将领,眼里除了毛文龙和郭大靖,哪里还有朝廷和皇帝?也就是口头上的敬称,却把辽东视为自家的地盘,不准朝廷再插手了。

    有个三五年经营,辽东岂不是更象铁桶一般,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东江军也成了毛家军,或者是郭家军了。

    不管别人怎么想,郭大靖正在沿着自己设定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向前走。

    忠于朝廷,忠于崇祯,等于让东江镇军民再陷火坑。这不是贬低,而是实际将会发后的事情。

    但凡崇祯和朝堂上的诸公,能有半分爱民恤民之心,也不会有此起彼伏的民乱。

    如果知道平定后的辽东不仅能节省饷粮,还能交纳赋税,你以为他们能够给饱经战乱的辽东军民休养生息的时间?

    看看灾区的那些难民,他们所经历的苦难,就是辽东军民的未来。所以,郭大靖绝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哪怕是成为军阀也在所不惜。

    不是不能共赴国难,而是崇祯和朝廷把共赴国难的对象搞错了。应该出钱出粮的是宗藩,是官僚,是勋贵,是士绅地主,是豪强富商。

    「我的目标就是打出个太平安乐,让你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郭大靖眺望着远方,似乎看到了辛勤劳作、紧张忙碌的辽东军民,他微微眯起了眼睛。.ZWwx.ORG

    ………………

    官府的文件终于下发,并由政务人员进行宣传,并与百姓签订五年的承包土地的契约文书。

    五年之内,赋税不变,耕种的田地不变。如果百姓要增加耕种的土地,还可以向官府申请,再换地换书。….也就是说,在土地承包中,百姓占据着主动的地位,而不是被官府死死地限制在田地上。

    这样做的考虑是生产力会不断提升,比如耕牛数量的增长,平辽之后大批官兵的退役为民,使得家庭人口有所增加。

    而有这样的底气,则是对于平辽的信心,将有大量的田地可供分配,也将产生一次人口大迁徙。

    辽沈地区,锦州、广宁,整个辽东都将为东江镇所有,土地面积的总量将增加近两倍。

    「文书签字画押后,只是确认这片田地归你耕种,五年都不会变;如果你放弃耕种的话,便由官府收回,另行分配给别人耕种。」

    「你一家人现在只能耕种三十亩,明年买了牛,能种五十亩的话,这份文书可以报官府作废,由官府再分配给你五十亩田地,重新签定文书。」

    「对,对,你是不是耕种,由你作主,官府不强求。」

    「等平辽之后,辽阳、沈阳、锦州、广宁等等,都会重新建屯设村,也会重新规划田地。但这是以后的事情,不影响你签字画押,耕种现在的田地。」

    中午时分,吴晴和小琴等人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一上午的时间,接待了那么多的村民,口干舌躁地解说政策,签订文书,都累得够呛。

    村长已经让人做好的饭菜,热情地款待着她们。

    「村长,你对政策已经完全了解了吧?」吴晴边吃边问着村子,「也不复杂,听明白还是不难的。」

    村长是个身材不高的中年男子,眼睛不大,脸色略黄。从神态和表情上,既有农民的憨厚劲儿,也有小买卖

    人的精明,很矛盾,可也很合适。

    他连连点着头,陪着笑说道:「大人放心,我都听明白了。这政策呀,就是让百姓们安心。五年时间,不算短了。」

    吴晴点了点头,说道:「明白就好。以后若有什么疑问,你就能向他们解说。若是不托底,也可以去镇上问询。」

    村长连声答应着,也不影响吴晴等人吃饭,躬身退了出去。

    「下午就差不多能把这个村的工作都做完了。」小琴大口吃着饭菜,说道:「晚上统计出来,明天就去下个村?」

    吴晴点了点头,说道:「也好。早做完早利索,咱们也能早点回复州。」

    与吴晴和小琴同来的两位男性实习的政务人员,将留在辽东工作。这也是对女性的优待,不强求她们留在哪里,全是自愿。

    倒不是在外面有多苦多累,吴晴和小琴还是愿意在已经熟悉的地方工作。尽管在平辽之后,大范围的调动,也在所难免。

    饭菜不算丰盛,但已经是村上最好的招待了。有荤有素,有粥有饼,吴晴和小琴都经历过苦难,对此倒是不挑剔。

    村上的人大概是头一回见到女官吏,眼神中透露出各种复杂的意味。但吴晴和小琴也习惯了,根本不以为意。….「那个小军官对你挺照顾的。」吴晴喝着粥,并没有调侃的意味,倒是一本正经地对小琴说道:「我看人还不错,要不留个地址啥的,先书信往来一下?」

    小琴连连摇头,说道:「吴姐,别开玩笑啦!咱们明天就走,可别节外生枝啊!」

    吴晴挑了下眉毛,不再提起,可心里却在猜测,小琴急着离开,是不是因为这个。

    按照小琴的年龄,嫁人成亲是再正常不过。而且,按照当时的传统,已经算是晚了。

    因为杨大满的关系,吴晴知道小琴在感情上遭到了挫折,也希望她能尽早地走出来。

    但过犹不及,这种事情还是要看自己。别人瞎掺和,可能适得其反。

    除此之外,吴晴还有另外的担心。

    那就是平辽大战估计就在今年,战场上刀枪无眼。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小琴若和小军官有了好感,岂不是又要受到一次伤害?

    「吴姐。」小琴放下了碗筷,即是岔开话题,又有些疑惑地问道:「都说三年平辽,甚至是今年也有可能。可为什么要和百姓签这个五年期的文书呢?」

    平辽之后,肯定会有一次百姓的迁徙和重新分配。按照官府的计划,田地和人口要按二比一的比例来分布。

    简单地讲,就是当地的人口数量,再增长一倍,田地也是足够耕种的。这样能够保证在较长时间内,民众的生活比较稳定,不必再迁来移去。

    老百姓当然想有足够的耕地,但居住的稳定,也是他们所希望的。谁也不想老是搬家,稳定下来也能让他们安心地置办家什,翻盖宅院。

    要知道,即便是有移民的不断涌入。平辽之后,出现地广人稀的情况,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吴晴笑了笑,说道:「这是在安定人心,告诉军民们,就是平定了辽东,政策也不会变。朝廷想插手,也要等到五年之后。」

    朝廷插手,对于小琴和吴晴,是最不愿意的事情。

    有那些科举正途的官员,她们算什么?别说是女人,就是那些男性的政务人员,恐怕也不会被再任用。

    小琴暗自松了口气,说道:「真希望时间能更长一些,让辽东的军民能够多享几年的福。」

    「这个嘛——」吴晴沉吟了一下,说道:「倒也不是不可能,我觉得,东江镇辛辛苦苦光复的辽东,不会甘心拱手相让。」

    小琴眨巴着眼睛,疑惑道:

    「难道朝廷还管不了他们,难道皇帝的圣旨也不好使了?」

    吴晴摇了摇头,说道:「兴许会办法,让皇帝不下接管辽东的圣旨,就交给东江镇去治理呢!」

    涉及到更高层面的政治,吴晴也不是很了解。但她比小琴的见识要强很多,看东江镇目前的工作,似乎是在为以后做着准备。

    小琴耸了耸肩膀,说道:「反正有手有脚,只要不懒,就饿不死人。」

    「那倒是。」吴晴笑着安慰道:「官府下面有那么多商铺,还开了毛纺工厂,就是去做工,也能吃饱穿暖。」

    对于东江镇的周到安排,吴晴和小琴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从来到辽东,她们从忐忑不安,到意外惊喜,都显示出东江镇对于百姓的重视。

    不光是她们,还有那些不断涌入的移民,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连孤儿都有慈幼院,这在大明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以民为本」也是官府经常向政务人员灌输,并在不断践行,显示着东江镇的与众不同。

    ..

    样样稀松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