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汉末雄风在线阅读 - 第五十二章 反覆名藉藉,一朝天下知终

第五十二章 反覆名藉藉,一朝天下知终

    寅时中,人们睡得最熟之时。

    星光虽灿烂,却仿佛照不进依山傍水的这座坚城,是以,这坚城静静地坐在一片幽暗之中。

    “嗖嗖嗖”、“嗒嗒嗒”几声轻响,打破了这座坚城的宁静。

    旋即,十余名精装汉子,口中咬着厚脊薄刃的雪亮环首刀,在为首的昂藏英武汉子率领下,沿着搭在女墙箭垛上的钩索,“噔噔噔”地快速攀缘而上。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那为首的昂藏英武汉子虽咬着环首刀,嘴角却始终微微扬起,勾勒出浓浓的嘲讽之意。

    他率先登上城头,将口中的环首刀放下,干脆利落地协助十余名精壮汉子一一攀上城头。

    打量一番后,他拾起环首刀,挥了挥手,率这十几名汉子匆匆下了城。

    少顷,他们便蹑手蹑脚行至城门门洞处。

    那昂藏英武汉子嘴角的嘲讽之意,陡然变得更盛。

    因为,城门门洞外,七八名守城兵卒,正抱着长枪、倚着城墙睡得正香。

    为首的汉子冷笑着打了个割喉的手势。

    这些守卒们,便在睡梦中,被那十余名精壮汉子利落至极地收割了生命。

    毋庸置疑,那昂藏英武汉子,正是张辽。

    他极有经验地轻轻拉开沉重的城门门闩,动静极小地打开城门,放城外等候多时的具甲、持械精兵们进城。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张辽一边穿戴赵旭递上来的甲胄,一边压低声音嘱咐。

    “阿旭,你等不得滋扰平民!随我速去太守府生擒刘子台!沿途若遇更夫、巡卒,即刻击杀,不得延误!”

    赵旭躬身抱拳:“诺!”

    说话间,张辽已披上双层甲,其人戴上兜鍪,持起长枪、背起弓箭、别上环首刀,在“嚓嚓”的甲叶撞击声中,大步流星而去。

    星光下的暗黑中,一时间惟余“嚓嚓”的甲叶之声。

    各郡国太守衙署、国相衙署位置均差相仿佛,曾担任过一国国相的张辽,对此轻车熟路;

    而赵旻调给张辽的这些兵卒,是除赵甲那一部之外,赵旻麾下最精锐的骑兵。

    是以,张辽率军从进城门至摸到河东太守衙署,仅仅用了两刻钟。

    此时已近卯时。

    九月的寅卯相交之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之时。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随着云朵增多,便连天上原本灿烂的星光,此刻亦被渐渐遮了起来。

    待大军包围河东太守衙署后,张辽便不再顾忌。

    只听“轰!”、“喀喇”、“砰”连续几声巨响,兵卒们以圆木撞开了大门。

    河东太守衙署内,霎时间鸡飞狗跳,乱成一团。

    随着灯光渐次亮起,刘勋的亲卫们慌乱不堪地冲到了前院…

    然后,他们瞠目结舌。

    望着这些身披双甲、头戴兜鍪、手中持着长枪、杀气腾腾的精兵们,刘勋的亲卫们只觉一股寒意自尾闾直冲脑门。

    他们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

    这些…这些武装到牙齿之精兵,究竟从何而来?

    某等为何未收到任何预警?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为首的张辽冷笑不止,沉声高喝。

    “顽抗者死!弃械者生!”

    赵旭带头,兵卒们齐声高喝:“顽抗者死!弃械者生!”

    可怜刘勋刚刚披挂整齐,尚未来及拿起兵刃,便被这震天响的高喝吓得一哆嗦。

    其人哪里敢再露头,当下顾不得提起长枪,抄起环首刀便匆匆向后门奔去。

    张辽见对面敌军颇为踟躇,便再次高喝:“顽抗者死!弃械者生!”

    说着,其人提起长枪,大踏步“嚓”“嚓”“嚓”上前三步,双手骤然向后收,作势便欲刺。

    刘勋的亲卫们双股发颤,“呛啷”一声丢下兵刃,抱头蹲伏于地。

    “将军息怒!某等弃械!”

    张辽嗤笑一声:“悉数绑缚!”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由于杠杆原理和人体力学,长枪越长,枪头便越小。

    张辽哂笑:“刘子台,尔有所不知,辽故主奉先公乃奉天子秘诏,为天子还都洛阳而出函谷,惜其人见小利而亡大义,终弃天子于不顾!

    后辽降天子,然权奸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人名为汉臣,实为汉贼,裹挟辽为虎作伥;

    辽便是为故主报仇,亦应除汉贼曹孟德!而今辽复降天子,佐尊王攘夷之卫将军荡平天下,还天子以朗朗乾坤!

    刘子台,尔欲行不轨,效曹孟德之故事,以汉室宗亲之身觊觎神器,妄图褫夺天子之帝位!尔可知罪?”

    刘勋狞笑:“张文远!尔休要狡辩!

    尔初时为故大将军何遂高募兵,何遂高为十常侍乱刃分尸后,尔却降并州刺史丁建阳,其后尔随鼠辈吕布弑主追随董仲颖,复又随吕布弑董仲颖!

    吕布为曹孟德所诛后,尔不思为吕布报仇,反而为曹孟德东征西讨,而今曹孟德赴义,尔却又转投曹孟德仇敌赵从文麾下。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嘿嘿嘿!尔如此行径,反覆小人之名,可谓实至名归也!”

    刘勋倒也光棍,其人对自己欲行不轨之事竟毫不自辩。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张辽竭力忍住一枪搠死刘勋的冲动,淡淡道:“公道自在人心!辽何惧此区区恶名?

    辽援引卫将军之言以遗君:心底无私天地宽,身正不怕影子斜!”

    一言及此,张辽暴喝一声:“绑缚逆贼刘子台!”

    刘勋就缚之时,兀自冷笑不止。

    “张文远,某虽不知尔何以至此,然某不妨直言相告,赵从文危矣!”

    张辽深恐自己再多听这厮一句,便忍不住一枪将其搠死。

    于是张辽收起长枪,转身便走。

    “押妥降卒,随某出城迎前将军!”

    刘勋再也沉不住气,其人脸色剧变。

    “前将军?颜良何以至此?”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张辽转过头,露出一个灿烂至极的笑容。

    “刘府君有所不知,河东卫氏忠于天子,今必已放前将军渡河而至。”

    刘勋终于露出惧色,其人破口大骂。

    “卫仲坚误某也!竖子不足与谋!”

    卫仲坚,便是卫固,其人是卫觊的远房族亲,现任河东郡掾。

    显而易见,卫觊一定已经严正警告过自己家族,万不可轻捋卫将军赵旻虎须,否则河东卫氏将遭灭顶之灾。

    张辽带着冷笑离去,头也不回。

    这一刻,他心情万分复杂。

    不出张辽所料,当他们押着俘虏走出安邑城城门时,迎面便遇到浩浩荡荡的大军。

    此时东方微熹,就着曙光,张辽看得分明: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那支大军的大纛上,赫然写着“大汉前将军颜”。

    张辽大喜。

    “前方可是前将军?某乃卫将军麾下、雁门张文远也!”

    “哈哈哈!”

    颜良人虽未至,豪迈的笑声便先一步传来。

    “文远,哈哈!别来无恙否?某家实未料到,有朝一日你我竟可为袍泽!哈哈!”

    一骑如流星般飒沓而至,马上一人利落无比地滚鞍下马,大步跑到张辽面前。

    那人不是颜良是谁?

    “哈哈哈!文远!此番你立此大功,天下将尽知你大名也!狗屁反覆小人,从此,你将永为大汉猛将张文远!”

    【作者题外话】:辽哥已初具逍遥津八百破十万之风范。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这章仍没有太多可说的,因为行文至此,该解说的内容前文都已提及。

    所以,这一章,咱们先聊聊大耳朵刘备的仁厚。

    陈寿在《先主传》赞语处称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结合糜竺、黄权、诸葛亮的相关记载,确实很容易认为蜀汉存在“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的和谐氛围。

    (刘备)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蜀书先主传》

    不过陈寿在夸奖刘备的同时,又表示刘备的行事作派“盖有高祖之风”。而刘邦诛戮异姓功臣乃是人所共知的公案,可知陈寿在赞语的表象之下,也暗含了言外之意。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蜀书先主传》

    结合《蜀书》诸列传的记载,可知刘备厚待臣僚,除了个人性格使然之外,更多是出于外部的环境约束。

    陈寿惯用春秋笔法,他之所以将刘备比作汉高祖,实际是暗藏玄机。

    汉高祖厚待功臣不假,但他也习惯于卸磨杀驴。

    与刘邦共定天下的异姓诸侯王中,只有长沙王吴芮因实力弱小幸免于难;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其余诸侯或死或囚,无一善终。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终于灭亡。张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国。--《汉书卷三十四》赞语

    除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佐命元勋死于非命,连刘邦的女婿张敖都险些被杀。

    考《史记》、《汉书》,可知上述人物都曾受过刘邦的特别礼遇,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刘邦之女,张敖之妻)故,不宜有此。上(指刘邦)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乃女乎!”--《汉书张耳传-附传》

    (英布)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汉书英布传》

    由此可见所谓的“高祖之风”,并非简单的“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也含有“诛戮功臣”的凛凛杀机。

    汉高诛戮功臣,固属残忍。--《廿四史札记》

    刘邦如此,刘备亦然。读者往往看到刘备对糜竺的恩遇、对黄权的厚待;却习惯性忽略刘备诛杀张裕、雍茂时的刚愎猜忍,更极少着眼于刘备“礼贤下士”时的历史背景。

    需要特别注意,刘备礼贤下士,无一例外都在式微之际。无论是与田豫、赵云诚心相交,还是宽慰糜竺“兄弟罪不相及”,抑或赦免黄权、孟达等叛将子孙,均是在蜀汉处于劣势的历史背景之下。

    首发&:塔>-读小说

    换言之,刘备的弘毅宽厚,更多是一种战略性的安抚举动,服务于统战工作需要。在国势日衰的背景下,刘备无法彻底清算叛臣,因为这样势必导致蜀汉局势进一步恶化。

    反过来说,一旦刘备得志,他往往会任心而行。取汉中后(219)杀张裕、杀雍茂,称帝之后(221)空国东征,都是这种心态的典型表现。

    一言蔽之,刘备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约束。外部环境宽松,刘备的行动余地便大;外部环境紧张,刘备的行动余地便小。

    由于刘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逆境,所以能够“任心而行”的机会也便相对较少。也正源于此,才形成今日所见的宽厚长者形象。

    这种“矫情忍性”的作风,乃是政治家的基本素养。不独刘邦、刘备所有;秦始皇亦然。

    其近臣尉缭,便曾称“秦王为人,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可见即使凶暴如赵政,在劣势局面下也懂得伏低做小的道理。

    秦国重臣尉缭,是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东汉陈留,后世开封)尉氏县人,以地为氏,疑似《尉缭子》作者。

    其人之言,可信度极高。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史记始皇帝本纪》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因此不宜将刘备的宽厚表现,简单归结于他的个人性格。

    更合理的作法,是把刘备的行为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其行为逻辑。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刚愎的一面。

    刘备早期以“武勇”著称,也有过“怒鞭督邮”的血性过往,还因为“反复无常”而被吕布集团所讥诮。可知其人性格颇为多面,绝非简单的宽厚长者。

    平原刘子平知(刘)备有武勇。--《典略》

    诸将谓(吕)布曰:“(刘)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英雄记》

    诚如前文所述,刘备的行为逻辑与常人无异,主要受外部环境的约束;因此在得志之时,往往表现出刚愎自用的倾向。

    以下谨就张裕与雍茂的案例,论述刘备阴刻猜忍的一面。

    张裕是刘璋旧臣,曾于座上讥笑刘备“无须”(即没胡子),因此刘备“尝衔其不逊”,认为张裕对自己缺乏尊重。

    先主无须,故(张)裕以此及之。先主常衔(指怀恨)其不逊。--《蜀书周群传-附传》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不过鉴于彼时川蜀初定,刘备也就没有对张裕下手。然而随着刘备攻陷汉中,张裕的生命也便走到尽头。

    张裕的具体卒年史书无载,按《周群传》的记载推断,当为建安二十四年(219)。

    刘备杀张裕的理由是“谏争汉中不验”。按汉中在建安二十四年(219)为刘备所得,因此张裕的谏阻之言才会显得“不验”,可知张裕之死,当在此年。

    (刘备)忿其漏言,乃显(张)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蜀书周群传-附传》

    虽然刘备杀张裕的理由是“争汉中不验”,但彼时人尽皆知,张裕之死,实出于他与刘备的口角宿怨。

    因为谏阻征汉中者远非张裕一人。周群亦曾谏阻,但不仅没有受罚,反而被刘备加官进爵。甚至连诸葛亮都对征伐汉中的计划持怀疑态度(见《杨洪传》),可知谏阻征汉中者为数不少。

    (刘备)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没不还,悉如(周)群言。于是举群茂才。--《蜀书周群传》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杨)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蜀书杨洪传》

    张裕死于刘备攻陷汉中之后(219),而占据汉中又代表着刘备的功业达到巅峰。在此背景下,刘备将诛杀张裕形容为“芳兰生门,不得不锄”,其刚愎心态可见一斑。

    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鉏(锄)。”(张)裕遂弃市。--《蜀书周群传-附传》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再看雍茂。

    刘备僭号汉中王时(219),其主簿雍茂曾劝谏刘备暂缓称王,因为基业规模尚浅,急于为自己加官进爵有可能起到相反效果。

    (刘)备锐意欲即真(汉中王),(刘)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零陵先贤传》

    刘备闻言怀恨在心,找借口杀死了雍茂,因此“远人不复至矣”,大失人心。

    彼时与雍茂共同劝谏的还有刘巴。雍茂死后,刘巴“惧见猜嫌,恭默守静”,乃至“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明显被惊吓得不轻。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刘巴)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蜀书刘巴传》

    张裕、雍茂皆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即刘备称汉中王的同年。

    可知刘备在事业鼎盛时期,表现出了极大的桀骜色彩,甚至隐隐有了滥杀忠良的苗头。

    可见无论是仁君还是暴君,其实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刘备对叛臣宽厚处理呢?

    首发&:塔>-读小说

    蜀汉臣僚中,糜芳、黄权、孟达等叛将及其家属,曾被刘备赦免、乃至“崇待如初”。

    这种宽厚的行为引来后世史家的交口称赞。

    但在赞许刘备的胸襟之外,更需要注意到彼时的历史背景。

    先看糜竺:

    糜芳降吴(219)导致荆州沦陷,滞留当地的州郡吏员也纷纷变节出走。

    按孟达的话说,便是“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

    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孟达辞先主表》

    举例而论,关羽主簿廖化先降吴,后归蜀。刘备非但没有谴责,反而给廖化加官进爵。

    照此记载看,即使像廖化这种“反正”的贰臣,也是屈指可数的个例,侧面佐证了荆州当时的恶劣局面。

    (关)羽败,(廖化)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蜀书廖化传》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彼时糜芳已经叛入东吴,即使杀死其兄糜竺也于事无补。

    更何况糜竺是刘备的恩主,也是蜀汉元从集团的代表人物,杀害糜竺无疑会让追随刘备的旧人寒心。

    因此刘备宽慰糜竺,实是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

    再看孟达:

    孟达出走(220)导致东三县(上庸、西城、房陵)沦陷,滞留当地的臣僚,如申耽兄弟也纷纷投靠曹魏(见《刘封传》),进一步缩减了蜀汉的地盘。

    在此背景下,即使杀死孟达的家属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孟达出身扶风,属于益州政权中“东州集团”的代表人物。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蜀书法正传》

    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刘)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华阳国志》

    这一集团中,除了孟达之外,还有法正、李严、刘巴等诸多元老。

    塔读@
    虽然彼时(220)法正已死,但李严等人尚在;一旦严惩孟达,势必导致东州人离心离德,因此也不得不赦免孟达后裔。

    孟达之子孟兴,甚至还能在蜀汉出仕为官,直至蜀汉灭亡(263)。

    (孟)达子(孟)兴为议督军,是岁徙还扶风。--裴松之

    不仅刘备如此,诸葛亮亦然。武侯秉政期间(223-234),不仅厚待孟达的家属,还屡次与孟达遣使通好、乃至互赠礼物。

    太和元年,诸葛亮从成都到汉中,(孟)达又欲应亮。遗亮玉玦、织成、障汗、苏合香。--《战略》

    李严亦致信孟达,希望孟达“反正归蜀”,可知这种绥靖政策背后有其必然原因。

    (李)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蜀书李严传》

    市里一把今儿有事儿没来,明天必定过来,所以云某还得早睡早起,下一章咱们再继续为您说。

    唉!上边动动嘴,下边跑断腿啊!云垂赏竹涛的汉末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