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帝国崛起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八十一章短暂的冲突(下)

第四百八十一章短暂的冲突(下)

    第四百八十一章短暂的冲突(下)

    “大家都看清楚这些读书人的嘴脸了,就是这些读书人,不给我们活路走,跟他们拼了。<<W”这群人的数量就是一百两百了,而是上千人。他们则显得更为激动,冲上去直接就动了拳头。两边的人打在一起,这群人的身份很杂,有开茶楼的,有开商铺的,有病人家属,还有一些依靠工商业吃饭的人。

    场面一时大乱,读书人的战斗力自然不能跟这些人比,很快便被打的落花流水,衣服被撕扯破了,脸上青一块肿一块,有的倒在地上哀叫,有的捂着脸呻吟,拳脚这个东西,不会认人的。实力悬殊太大了,很快读书人就七零八落的倒了一地。当兵的就在一边看着,等到一些聪明的读书人发现躲在当兵的身后不会被挨揍之后,立刻就有人这么做了,而且学的人也很多。果然,有当兵的挡着,这些人就没往前冲了。

    短短半个时辰后,现场变的安静多了,地上躺了几十号鼻青脸肿的读书人。一直没有正主出现,事情似乎僵持住了,当兵的把两边都拦住了。打是肯定打不起来了,这时候终于来了两个大人物。姗姗来迟的是江南巡抚朱大典和御史史可法,这两人出现之后,现在再次出现了骚动。看着一地的读书人,史可法的脸都气白了,哆嗦手指道:“中丞,此事不可不严办,读书人的脸面。都在这里面了。寻常百姓对读书人动手,此例一开,日后如何得了?读书人的威严何在?体面何在?”

    说穿了就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纲常问题。朱大典有点犹豫了,他是被史可法拽来的,不想趟这趟浑水。就在他犹豫的时候,一个声音出现了:“御史大人言重了!按照大明的法律,这些人私闯民宅,也是要治罪的。难道说,市井之间。就无这类的事情发生么?出现的还少么?非要治罪的话。那就先治这些斯文败类的罪,本总督这就去让人请大宗师来,所有闹事人先革除功名,再定其罪。”

    如果说这个话的人是别人。史可法能喷他一脸的唾沫。但是说话的人出现事。大家都选择了沉默。包括史可法在内。他可以弹劾陈燮,但是在这个场合,他真不好说话。读书人先冲击明报,才引来了别人斗殴。即便是知道,这些人可能是陈燮找来的,他也无可奈何。毕竟把柄在人家手里,而且革除功名是很要命的事情,比杀了这些读书人都厉害。关键是,陈燮有这个权利,这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今天要发生什么事情,史可法是知道的。所以才去找朱大典。事情决定之前,史可法是反对大家这么闹的,但是没人听。本该是事情的主导者钱牧斋,关键时刻缩了。在商议的时候和稀泥。坚持这么闹一下的,都是复社那些骨干和偏激分子。杨廷枢、陈贞慧等人。历史上的复社,在清军入关之后分化。周钟参加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并为李起草登基诏书,杨廷枢,方以智、陈贞慧等则削发为僧,顾炎武、黄宗羲等则忙着去总结明亡教训。m.zwWX.ORg

    有一个人值得提一下,刘宗周,杭州失守后,绝食而亡。

    看历史就是要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说了什么。是非对错,后人评述。

    今天这个事情,陈燮早就知道了,报信的人是复社内部的人。这边刚开会商议,那边陈燮就知道了。所以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还有一句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读书人心眼多,立场动摇的很快,没有豁出去的决心。

    既然是这个局面,可想而知了。陈燮把革除功名的大招放出来,别说史可法了,朱大典都吓了一跳,立刻开口道:“阁部,今日之事,就这么算了吧?功名得来不易,得来不易。”

    这就是和稀泥的态度了,陈燮的眼神在朱大典的身上停留了一下,朱大典浑身冒冷汗,暗暗抱怨被史可法拖下水的时候,史可法却站出来道:“陈阁部,难不成,读书人的颜面就这么算了么?”

    陈燮淡淡的看他一眼道:“大明国库空的老鼠都不愿意呆的时候,负责治理这个国家的读书人们,颜面早就没有了。大明京畿任凭建奴横行的时候,读书人早该有颜面扫地的自觉了。居庙堂之高,不能为君父分忧,居江湖之远,不能为黎民解难。我看啊,就不要提什么读书人的颜面了。”

    这话太恶毒了,史可法当时就涨的满脸通红,下意识的拳头都捏起来了。大明的问题,他真的不知道么?陈燮觉得未必!只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没有去做罢了。道理很简单,读书人在获得功名之后,享受特权成为了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时间长了,都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没有去履行自身肩负的职责。

    以前的时候,舆论的权利在他们手里,随便读书人怎么说道理。这种环境下,整个大明的读书人,谁会站出来指出问题的所在?就算有一两个,在天下的读书人里头,估计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眼前的这一位,不说话就算了,一但开口,就在扒读书人的脸皮。

    这场短暂的冲突,随着史可法的愤而离开而告终。随后他便上奏,弹劾陈燮,一个月之后,史可法被朱由检罢官,发为庶民,昭告天下,有明一朝,永不录用。

    陈燮在南京掀起的风波,很快便席卷了整个江南。当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不起作用的时候,这些读书出身的官员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根本就束手无策。陈燮再次借明报这个平台,发布了一道规定,凡是不满者,不论官民,都可以向朝廷申告。但是以此为借口闹事者,寻常人等一律拿下问罪,有功名的先取其功名,再行论罪。

    有一个词叫“白色恐怖”,现在的江南,对于读书人而言,就是白色恐怖。文官集团根本就找不到对付陈燮的方式,正常来说是弹劾。但是弹劾陈燮的奏章,每天都有太监抬出来烧掉。早朝的时候,朱由检就对群臣道:“陈思华说过,权利失去监督,贪腐成为必然。贪腐成为一种常态,国家灭亡是迟早的事情。朕信任各位大臣,把天下交给你们去管理,结果如何,这里我就不再说了。各位爱卿,好自为之吧。”

    这条路,被堵死了!这个时候,文臣的软弱性就暴露出来了。刚烈一点的辞官回家,但这种肯定是少数。也不是每个读书人都反对陈燮,要知道这些年陈燮不是白经营的。

    五月,天气渐渐的热了,梅雨还没过去,闷热潮湿的季节里,一个新的衙门诞生了。这个衙门,原则上是隶属户部的,但是有相对的独立,直接受命于皇帝。你还真别担心没有人愿意来做这个官,真的冲破一切阻力,户部增加这个工商司的时候,多少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肥缺。

    但是在这个部门的官员选派上,皇帝却没有轻易的松手。并且亲自把杨廷璘叫去谈话,交代他,山东、辽东、江南三省,先走一步,先把相应的机构搭建起来。具体到户部的官员任免,皇帝亲自来把关。三省的官吏,由陈燮来把关。

    这个权利放手是很大的程度,三省有司,到各府,各县,这是多少个位置?

    事情既然定下来了,抗争自然还是有的,但是顺从者则是绝大多数。这就像满清入关以后,真正继续去殉节或者坚持战斗的读书人,少的可怜。反倒是那些流寇余孽,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关头。还是那句话,看历史,没有对错,只有成败。看历史人物,观其言,察其行。说什么真不重要,你得看他做了什么。

    从整个江南的动荡,到最终全省官员络绎不绝的拜访总督府,门房拒收红包到手软。整个过程,不过区区三个月。在利益面前,很多东西都会让路的。看社会,看历史,其实利益两个字最好用了。

    五月十五日,不受巡抚和南京六部管辖的江南工商厅正式挂牌,作为一个新的衙门,主官为工商监督使,级别定位为正五品。取这么一个名字,还是有他的历史需要的。这年月的商户,节操指数也特么的不高。成功的商人,往往都得有很高的诚信基础。商人不被人信任,社会地位低下,这些都是社会现实。工商厅下设税务处,侦缉队等部门。

    艰难的一步,终于迈了出来。挂牌这一日,陈燮当着邀请来的所有大商户的面宣布,明年的五月十五日以前,所有纳税达到了二十元的商户,都有资格参与各地议员的竞选。看上去这个标准定的很低,实际上你去竞选的时候,才会发现有多难。这个坑很深,但是很多人还是奋不顾身的跳了进去。走出这一步很难,一旦走出去,一切都会随之慢慢改变。(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断刃天涯的帝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