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临高启明在线阅读 - 第三百零三节 小型蒸汽机

第三百零三节 小型蒸汽机

    李迪的私货,美帝的小型蒸汽机在姜野等机械厂一干人的攻关下仿制成功了。很多特殊的零部件是孙立和萧贵两个钳工手工制造出来的。这台蒸汽机的锅炉尺寸又特别的小,在很多方面设计的十分巧妙,让这二个钳工颇费了一番脑筋。

    尺寸上大了30%,功率上小了25%,总体来说,基本凑合。

    “可别小看了它,它和我们带来的锅驼机相比,输出效率高多了。”周比利说,“幸亏是现在仿制,要是一年前还真没法仿制。”

    这一年半来机械厂不断的为自己添加各种专用设备,工装也渐渐配齐了。加上不断的生产实践,技能水平提高的很快。对使用自己的手中的工具也变得愈加得心应手。在选择代用材料方面也有了很多经验。

    这种小型蒸汽机很快定型投入了量产,因为它重量轻得足可以装备舢板,而这种小型艇的动力化又是穿越集团目前急需的。不仅用于内河交通,还装在稍大一些的小艇上用作港口巡逻警备。

    工能委根据指示,把这种蒸汽机安装到交通艇上,改造成拖轮,再按照王洛宾的图纸,制造专用的浅吃水小驳船。展无涯看到图纸大吃一惊。

    “王工,你这是驳船吗?”

    “当然是驳船。”

    “我看怎么和口棺材差不多?”展无涯说,“尺寸稍微大点,水线下面稍有流线型之外,基本就口浮动棺材嘛!”

    为了减轻船只的自重,这种小型驳船是用铆接铁板制造的。看上去比木结构的交通艇要单薄多了,当然吃水也浅得多。

    “本来就是这样的。”王洛宾说,“这是英国人造了用在运河上运煤用的。”英国是最早将运河大规模系统化的国家,早期的运河水量不多,也没有可靠的动力,经常是用一匹马来牵引,因此走不了大船,有的地方落差大,要用专门的升船机把驳船拉过落差。所以驳船不大,吃水也不能很深。一艘改装过后的小拖轮足够牵引10艘这样的驳船。每艘驳船的载荷大约是2.5吨。

    “2.5吨这还不是它的最大承载,是考虑到了安全吃水深度设定的载荷,要是航道状况好点,装4吨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这东西的吃水的确够浅,能够满足在南渡江上的航行需求。装上了小型蒸汽机的拖船也能勉强通过。当然对拖船的载重要精打细算。燃料不能装得太多,只能满足单程。反正在海家码头也能补充到燃料,问题不算太大。

    展无涯打算改装4艘交通艇作为拖船,每艘拖轮单航次可运25吨,机动船的速度比较快,一天可以走两个航次,每天从甲子矿运出的褐煤就是200吨。加上洗煤厂的投产之后运出的是精煤,不再是原先包含有60%杂质的原煤,里外里计算等于把每日运输量提高到了相当于原先运量550吨的水平。煤焦化联合厂足够用了。

    “实际上不可能维持这么大的运量的。”展无涯说,“我认为这种蒸汽机的设备完好率不会这么高,扣除定期维护保养和出故障维修的时间,航线上保持3艘拖轮是能办到的,即使这样每天的运量也有150吨了。”

    “你太乐观了,要我说,这拖轮用了半年后能维持2艘同时运作你们机械厂就是人品大爆发了。”王洛宾说。

    “小蒸汽机半年之后肯定会大规模量产,坏了直接换!”展无涯豪情大发,“只等把田独的铁矿石开回来。”

    王洛宾笑了笑,豪情不错,不过事情显然没这么简单。

    3000人登陆到一个荒芜的海滩上,其行动规模比D日还要大。而且还要同时在三个方向同时展开工程,相应要准备的物资也就多得多。

    临高的全部产能都在满负荷运转,生产登陆榆林堡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仅仅是工作服就要准备9000套。原先莫笑安打算制造6000套,在他的计算中,工人每人身上穿1套,再备2套足够了。但是汇报生产计划的时候马千瞩告诉他这个数字不够。

    “你没干过基建活,那不是耗衣服,而是吃衣服。一人4套是起码的了。还有鞋子,至少一人3双。”

    “靠,这么厉害,计委拨给我的帆布和粗布可不够用了。”

    “关照广州再采购一批来好了,”马千瞩想到上次广州就来电说当地有英国的代理商在求售大批印度棉布,价格很便宜,可惜当时库存的国产布都用不完,他也没同意采购这批布。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他暗自嘀咕着。

    “马委员你说什么?”

    “没什么,”马千瞩掩饰着,说,“你快去办吧。”

    “可是我还有增加缝纫机申请书……”

    “我批准了。”马千瞩扫了一眼申请书,心里快速的核算了大概要消耗多少库存的材料,答应了。

    “这可太好了,不过你得和展无涯他们说说,给我快一点,要不就来不及做衣服了。”

    “我知道,我知道,你先去忙你得吧,不送了。”

    把莫笑安赶出去之后他赶紧又给车辆厂打电话,询问下达的车辆制造指标能否按期完成?

    “肯定来不及了,”李赤骑拉直了嗓子在电话另一端喊道。

    李赤骑负责的车辆厂里忙得不可开交。车辆厂要同时生产三种不同的车辆,一种是为简易铁路配套的车皮;一种矿区使用的矿车,最后一种是人力独轮手推车“紫电改”。

    三种车辆同时制造,把个李赤骑和江牧之两个忙得屁滚尿流。幸好从佛山招揽来得包磊一家发挥了土著技术骨干的作用。

    包磊一家一出检疫营地就被委以重任,当上了车轮制造组的领班工匠。包家父子从“状如乞丐”混得有吃有穿有住所,对“澳洲掌柜”感激涕零。干起活来特别卖力。很快就按照车辆厂的要求制造了多种不同轮径的车轮。

    江牧之看了他们的手艺之后觉得产品相当不错,除了包家父子对公差问题掌握比较差之外,质量堪称完美。缺点是制造速度太慢。

    包家父子对穿越集团设计的“紫电改”手推车很着迷,独轮车的结构很简单,造起来也容易。包家父子过去造过许多辆,但是澳洲人的手推车能够造得这么轻巧,推动起来这么灵活省力,这里面的秘密何在是他一直想弄清楚的。

    其实包磊心里还存着一点异心。到了临高之后,吃穿不愁,衣食无忧固然让他对澳洲人感恩戴德,但是紫电改激发了他的贪婪之心。要是能知道这种手推车是怎么造得,自家开个作坊岂不是要发财了!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是在痴心妄想,包磊虽然穷,但是对自己的手艺很是自豪。然而有一天他找借口溜进总装车间目睹了紫电改的装配过程之后,他的信心完全动摇了。

    制造紫电改的工匠居然只用几把很简单的带木把手的铁签,顺顺当当的就把车子从一堆零散的部件安装到一起。包磊自己造过车子,知道一辆车子在装起来的时候是最费事情的,要不断对各个部位进行调整,有的地方要塞木片,有的地方要拆下来用刨子刨过。一辆手推车装起最顺利也得半天的时间。

    现在,这个工匠不到小半个时辰就装了二十多辆。每辆都是一次完成,这给他的震撼太大了。几十辆车子,每辆车子的部件都是一模一样的尺寸!澳洲人真不愧是巧匠!从此他对李赤骑等人除了对东家的畏惧之外又多了种对同行的尊敬。

    最后,当他看到手推车轮轴上的滚动轴承盘的时候,包磊知道自己这辈子都别想模仿造出紫电改,哪怕是最粗糙的仿制品都是痴心妄想――大明或许有不少能工巧匠可以有本事把铁做成小圆珠,又装进圆盒子,但是这样的圆盒子是他永远不可能采购来成批装在手推车上的――要是这样的话,他仿制的手推车是谁也买不起的。

    自此以后,包磊对澳洲人就彻底的死心塌地了,他尽心竭力的干活,也不再对自己的手艺藏藏掖掖了,传帮带徒工也热心多了――他知道自己的这点手艺和澳洲人相比就是个屁。

    等到机械厂查到资料为车辆厂专门制造了几台专用的制轮机之后。包磊对这种力大无比的,能把硬木揉搓如面条的机械产生了很大的恐惧,他很清楚这种机械能够完全取代自己的手艺――而且能干得更好。

    为此,他比其他工匠更努力的学习使用它,很快就成了制轮组使用设备最精熟的工人。他的小儿子包伯红的技术也提升的很快,

    “看来传统工匠也完全能接受新技术。”李赤骑说。

    江牧之嗤之以鼻:“哼,他是因为他是个赤贫户,在为我们干活。要是他自己有家作坊,你看他愿意不愿意?”(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吹牛者的临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