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乱清在线阅读 - 第二十九章 荣誉中将

第二十九章 荣誉中将

    所谓“荣誉中将”,就是“替补中将”,比中将低半级,比少将高半级,是为解决联邦陆军高级将领衔级太少搞出来的花样。

    查塔努加战役之前,美国联邦陆军在役的最高军衔是少将,唯一的荣誉中将,墨西哥战争的美军统帅、前美军总司令斯考特老爷爷已经退役了。

    格兰特一到华盛顿,即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美国联邦陆军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将军衔。

    就是说,关卓凡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格兰特的、整个联邦陆军军衔第二高的人,而且,没人和他并列。

    关卓凡感觉到的不是惊喜,而是微微的惶惑:会不会过了?是林肯的意思还是格兰特的意思?其他的将领会怎么看?特别是,谢尔曼会怎么看?

    当然是林肯的意思,格兰特附议,而谢尔曼,不但没有意见,还更加精神焕发了。

    谢尔曼这个人,说的好听点,叫做“激情澎湃”,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情绪化”,他有一点点的神经衰弱,状态起伏变化很大,状态好的时候,仗打得好;状态不好的时候,有时候仗会打得很糟糕。查塔努加谢尔曼的仗打得不大好,跟不久前他的爱子去世是有相当的关系的。

    所以,谢尔曼是需要适度的良性的刺激的——这是林肯对谢尔曼的认识。而授予关卓凡荣誉中将军衔,对谢尔曼,就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刺激”。

    和关卓凡并为西部战区联席总司令,谢尔曼是有一点心虚的,原因就是格兰特顾虑过的:查塔努加战役,轩军比谢部打得好。至于资历什么的,关卓凡洋洋洒洒“平南八策”,却不真正清楚自己在美**人中的形象:功勋卓著、堪平大乱的东方传奇统帅。谢尔曼脑子中,根本没有关卓凡“资历不如自己”的概念。

    因此,关卓凡被授予荣誉中将。谢尔曼心里反倒舒了一口气;同时,这种微妙的差距更激起了他努力奋战的热情。这就叫“良性刺激”。

    而关卓凡因为意外加身的荣誉,不论出于压力还是动力,也得更加卖力地打仗。

    这就是林肯打的如意算盘。

    当然,可能还是有一部分美军将领会有想法。但大家也都明白。这支中**队打完仗是要回国的,所以关卓凡的军衔不论多高,都可以说是“暂时的”。将来不会和美国国内的高级将领产生什么利益纠葛。因此想法归想法,没人真正不满。

    林肯还有一个考虑是很现实的。虽然说谢尔曼和关卓凡战略思想相近,但具体到战役战术安排,总不能完全排除会产生不同意见,达不成统一时总要以其中一个意见为准。在这个问题上,从查塔努加战役之种种来看,林肯更信任关卓凡。

    谢尔曼的长处是战略思路清晰,执行力坚决;带兵上,战役指挥多少是他的短板。他更擅长治军和后勤。谢尔曼的部队从不缺装备给养,他的工兵是整个联邦军队里最强的。

    关卓凡的军衔比谢尔曼高半级,也即暗示:如遇事始终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应以关卓凡的意见为最后决定。

    不过出这种事的概率很低,南下的时候,轩军和谢尔曼部肯定是分兵两路。具体的战役战术动作发生冲突的机会很小,有备无患而已。

    关卓凡把“荣誉中将”加入奏折,发了出去。

    同时发出的,还有两封家信,北京一封。上海一封,关卓凡倒有千言万语要说,可电报是利宾接收的,然后再转交给上海和北京的两个家,所以什么肉麻的、可能引起嫌疑的话都不能说,泛泛地报个平安罢了。

    送走了卡梅隆,另外一个好消息从战地医院传到了司令部:吴建瀛苏醒了。

    这可是已经昏迷了好几天了!关卓凡立即赶到医院。

    吴建瀛还非常虚弱,脸上惨青惨白,没有一点血色,对着关卓凡勉强微笑,几乎说不出话。关卓凡着实勉励了几句,并告诉他获颁国会荣誉勋章,给国内的折子也重重地叙了他的功劳,嘱他静心养伤。

    不能呆太久,关卓凡退出来之后,吴建瀛又沉沉昏睡了过去。军医说其实吴上校的危险期还没有过去,但毕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从战地医院出来,关卓凡心情大好,终于有精神余力好好总结一番经验、想一想轩军的未来了。

    首先,他可以确定,这支轩军,虽然还有种种不足,还没有经受过最残酷的考验——进攻队形被密集炮火轰击,但已经破除了对洋人的心理上的畏惧和迷信,甚至还多少因为武器装备的先进,建立了对洋人的某种程度的心理优势,当然,这种优势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随时可能因为一次惨败而丧失殆尽。

    这支轩军已经初步算得上近代化的军队,全近代化的武器装备,全近代化的训练和战术,以及更重要的,初步具备了近代化军队两个最主要的素质: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高强度的抗打击能力。

    现在拉出去,即便对手是英、法、普,一样可以一战。

    如果说还有什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文化素质和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的问题。

    武器和战术愈先进就愈复杂,对武器的使用者、战术的执行者——士兵的文化素质的要求就愈高;至于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的问题,轩军和中国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没有本质的区别:“当兵吃粮”而已。民族、国家这些概念在士兵的头脑中基本上是很淡薄的。

    仅为了建立真正的近现代化军队,中国都不能总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国家和民族必须高高在上,“朕”只能在下面作为这个利益共同体的代表和执行者为它服务,而非“朕即国家”。

    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朝夕之功,前面的那个问题,现在就可以着手;后面的那个,一步步来吧。

    其次,他深刻感受到,国力是战争之本,钢铁和火药是近代战争的全部内容。什么战略战术、奇谋妙计,如果没有足够的钢铁和火药打底,都是个渣。真以为可以抄把大刀片子左冲右突,砍翻十几个装备线膛枪的近现代化军队的士兵?真以为现实中能上演抗日神剧?

    查塔努加之战弹药消耗、武器耗损极其惊人。说是歼敌“七万五千人”,这是指的“击溃了七万五千人”,真正打死的敌人远没有这么多。很难作准确的统计,但关卓凡感觉至少需要几百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敌人。北军的弹药供应几乎是无止无休,而南军就相形见绌。据俘虏说,弹药紧张到了这种程度:士兵没有军官的命令不准开枪,否则罚款25美分加上劳役。

    关卓凡哑然。

    南军火力密度明显不如北军,除了武器装备的落后外,这是最主要的原因。m.zwWX.ORg

    武器耗损也非常厉害。武器的发展基本都是这么一个特征:愈先进的武器,零部件愈多;零部件愈多,就愈容易出故障。另外,新式武器最早生产出来的型号,永远是问题最多的型号。轩军装备的撞针步枪,英国货也好、德国货也罢;还有斯潘塞连珠枪,步枪版、卡宾版,统统属于这种情况。

    战后统计,约有六分之一的撞针步枪因破损和故障而无法使用,斯潘塞连珠枪的的故障率更高,好在状况大多出在击锤,这个部件很好更换,等备件就是了。但撞针步枪全部采购自欧洲,虽然战事一结束就给欧洲司和驻普鲁士公使馆发报要求补订一批,但肯定赶不上亚特兰大战役。幸好空缺可以用新的斯潘塞来填,倒不影响战斗力。

    但这是在美国,北方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缺多少补多少,来日回到国内,又如何呢?

    *RU青玉狮子的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