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大明风流在线阅读 - 第812章 南洋故事

第812章 南洋故事

    计议已定,当晚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无敌舰队所在位置正在南沙群岛左近。此处岛礁众多,便于藏匿。但张延龄没有选择在太平岛永暑岛这样的大型岛屿左近停留,而是选择了一个叫南薰岛的环形岛礁。

    此岛为环形岛屿,内有寫湖,周边有红树林和椰木环绕,外不可见。最关键的是,这岛上没有百姓居住。因为太过贫瘠,没有淡水,岛屿的陆地部分也太狭窄。环礁全是沙砾礁石,少有泥土,难以种植。

    但这却是藏匿无敌舰队的最好地方。寫湖方圆数里,深达数丈,无敌舰队进入停靠,不惧风浪,还能隐匿踪迹。更重要的是,士兵们可以上岸走一走,缓解一下多日航海的压力。

    当晚,夜深人静之时。张延龄乘坐一艘小船,只带着陈式一以及两名武技高明,人也精明的亲卫上船,扬帆趁着夜风进入茫茫大海之中。.ZWwx.ORG

    南薰岛其实距离满剌加所在的马来半岛距离尚有百里,不过趁着冬季季风。小帆船速度倒也不慢。从当日夜间出发,到了次日半夜,便已经远远看到黑乎乎的海岸线。

    众人选择了一处树木稠密,人烟稀少的海滩连夜上岸,将帆船藏匿于海边,用树枝杂草掩盖住。在林子里休息了一晚上,到了天明才正式出发。

    佛郎机人虽然占领了满剌加海峡港口,但是半岛内陆部分却没有被占领。他们占据的只是南边的海峡和港口。北侧内陆却还是满剌加王国所统治。

    张延龄一行径自往南,倒也没遇到太多的麻烦。本地村镇倒是遇到了不少,但是当地土人倒也淳朴,张延龄等人也是顶着斗笠,穿着破旧衣服扮做当地百姓,也没有被认出来。

    其实,当此之时,整个马来半岛的人口还很少。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几处大城和海边。真正在内陆,反倒人不多。几人一直往南走了两日,这一日听到海潮汹涌之声,张延龄等人知道,这是到了南边的海峡边上了。

    当日午后,张延龄一行四人来到了海边的一座小集镇中。这里倒是有不少人居住,还有街市商铺客栈。本地人有,但长相酷似大明人的人也有不少。

    张延龄一行三人在集市上转了两圈,找到了一家写着汉字招牌名叫悦来客栈的客栈。张延龄分析,这定是大明前来南洋的汉人开的店铺。否则建筑的样式和匾额不可能如此的中国风。

    果不其然,四人进入客栈时,看到掌柜的坐在柜台后,衣着打扮和长相明显是大明人的模样。就连柜台布置,大堂桌椅摆设,都是大明朝的风格。

    “掌柜的,有房么?我等要住店。”张延龄缓步走到柜台前,敲着柜台问道。

    那掌柜的正噼里啪啦的打算盘。听到熟悉的大明话,惊讶的抬起头来。

    “几位会大明汉话?从何而来?”掌柜的问道。

    “我们是从大明来的。”张延龄微笑道。

    那掌柜欣喜道:“哎呦,原来是故国之人。小店可好久没有接待到来自故国的客人了。听说北边海路上在打仗,你们是怎么来的?”

    张延龄笑道:“打仗跟我们何干?我们几个是做生意的。出海一趟,采购些货物回去,赚些银子。”

    掌柜的眨巴着眼道:“可是,咱们大明不是海禁么?几位这是……哦哦。恕我愚钝,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几位是来走私货物的。厉害厉害。”

    张延龄笑道:“不用这么大声说出来吧。”

    那掌柜大笑道:“您几位放心,这里可不是大明,也没有官府找你们麻烦。这里从大明来的客人,要么是来讨生活避难的,要么便是来走私海货的。我们见得多了。便是出去对着人喊,也没人管你。”

    张延龄笑道:“说的也是。是我们多虑了。说了半天,有房么?两间上房。”

    “有有有,小可这便亲自带路。您放心,本店招待故国客人一律七折。绝不多收房钱,还附送饭菜。好不容易见到故国之人,就像见到亲人一般。”掌柜的热情之极。

    当下掌柜的亲自带路,将几人领往后院的一处偏院。倒是有大明庭院园林之风。几间正房,回廊花坛,长窗雕花,甚为清雅。

    “这是专门招待咱们大明来的客人的地方,还算干净清净。其他那些土人住店,可不给他们住这种好地方。一则他们不配,二则他们也消受不起。”掌柜的呵呵笑道。

    张延龄点头微笑,陈式一和两名亲卫迅速检查了一遍屋子,确实是东西厢房一间正厅,很不错的住处。

    掌柜的说了几句话便离开,说一会亲自送酒水来招待故国之人。张延龄本想拒绝,但一想,正好从此人口中问问情形。看这位掌柜的架势,应该来这里时间很长了。

    他虽然会说大明话,但是言语之中声调古怪,似是而非,和真正的大明官话颇有出入。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几人在此落脚,这两日奔波辛劳,能够有歇脚之处,倒也安生。

    傍晚时分,那掌柜的果然带着伙计拎着酒壶和几盘菜过来小院里。要请张延龄等人喝酒。

    张延龄也不推辞,命陈式一拿出些干粮肉铺出来摆上。邀请那掌柜的一起喝酒说话。掌柜的倒也豪爽,并不推辞,于是一起坐下喝酒。

    酒过三杯,话匣子也逐渐打开。

    “掌柜的贵姓?祖籍何处?”张延龄问道。

    “哦,我姓董,祖籍大明南京。”掌柜笑道。

    “哦?原来是我大明南京留都人士,那可是个繁华富庶的大地方。”张延龄笑道。

    董掌柜呵呵笑了起来道:“说来惭愧,我可一次没去过南京。我只知道当年他是大明的都城。不过,我祖上曾居于南京,我所知道的关于南京的事情,都是我曾祖父,祖父他们告诉我的。”

    张延龄讶异道:“那是怎么回事?”

    董掌柜道:“不瞒你们说,我曾祖那一辈便从南京出海,南下南洋。定居于此了。在下今年三十八,出生于本地。这大明的话,还是我祖父父母他们教的。说的也不甚流利。”

    张延龄惊愕不已,想了想道:“原来如此,我道你说话口音有些异样,却原来是这个缘故。贵曾祖一辈便来南洋了?那岂不是得有百余年之久了?那时候,我大明还是永乐年间吧。”

    董掌柜笑道:“我也不知道那时候的年号。不过,我祖父在世的时候倒是跟我说了,当初我董家在朝廷为官。后来发生了变故,我们一家便跟随曾祖一起乘船出海来南洋避难了。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

    张延龄心中大动。听起来似乎和一间坊间秘密传闻的事情契合。当年靖难之役后,燕王夺位,建文帝便和许多大臣一起失踪了。

    有人传言他们逃往南洋躲藏,听这掌柜的这么一说,倒是颇有些契合。莫非这董家曾祖,便是当初跟随建文帝一起逃来南洋的朝中官员?很有可能。

    话说,后来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明面上自然是展现国威,交通诸番。但有一种说法说,郑和其实便是替朱棣来寻访建文帝下落的。建文帝乃洪武皇帝传位的皇帝,乃是正统。他不死,朱棣如何安心。

    以前张延龄认为这是扯淡。但是现在一想,还别说,这种八卦还真有可能是真的。

    不过这件事倒也不必去纠缠,百年而下,相关人等都已经作古。张延龄自然也不会去闲的蛋疼去管这样的事情。

    “董掌柜看来是家世渊源啊。原来你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那应该对本地很是熟悉了。我想请教一些情形,我们是第一次出海走私海货,人生地不熟。若能得掌柜的告知本地情形,必会更加的轻松些。我等将不胜感激。”张延龄笑道。

    董掌柜笑道:“谢什么?这还不是举手之劳?你想知道什么,尽管问便是了。”大苹果的大明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