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八百六十九章清军出兵(二合一)

第八百六十九章清军出兵(二合一)

    皇太极写这些信的目的就是给他自己造势,争取大明统治下的百姓同情。

    是为他发动战争找借口,也无需大明方面的回复。

    像这种出兵,都要给自己冠以“正义”的名头!

    当然“百姓”是指有点实力能看懂字的人,可不是那些土里刨食的屁民!

    屁民在皇太极眼里,也是没有什么统战价值的。

    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对待屁民们而言,皆是被剥削的。

    他们争取的是那些地主以及士绅阶级,这些人在他们眼中才有统战价值。

    现在大明最高决策层都接到了皇太极送来的书信,以及朝鲜送来的求援信。

    平台内一阵沉默。

    崇祯没开口,内阁成员也都缄默不语。

    谁都没有猜透皇帝目前在想些什么。

    毕竟当大明一个曾经的附庸,在深山老林里穿着奇装异服,梳着独特的发型,说着鸟语的野蛮人。

    他突然开始称帝,要与你平起平坐了。

    大明皇帝,如何能够咽的下这口恶气?

    在他们的眼里,女真人甚至还不如蒙古人呢!

    至少他们还曾入主中原过,是咱大明给打跑的,朱元章是承认大元的。

    但崇祯只是挥挥手,让众人全都退下,他要自己个待一会。

    温体仁等人皆是躬身退下。

    偌大的平台内,只剩下崇祯以及几个贴身太监。

    崇祯靠在御座上,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他显得极为憔悴。

    在他继位以来,一直都在兢兢业业的处理政务。

    先后平定了魏忠贤乱党,又宰了骗他的袁崇焕,打击了东林党。

    使得朝廷之上,再无任何一个大的党派来左右朝政。

    本应该勃勃生机,一片万物进发的态势发展下去,如何能变成现在的糟糕模样?

    那关外的皇太极都敢登基为帝,甚至还张口闭口大清皇帝致大明皇帝!

    崇祯只觉得心累。

    偏厅里的张凤翼一时间有些恍忽。

    先前曹文诏身死,潼关丢了。

    眼瞅着后金改国号大清,两方根本就不可能媾和。

    剩下的就只有打!

    可后金已经两次肆虐大明抢掠了。

    他们改成大清之后,会不会还来一个开门红?

    对于这件事,张凤翼很是担忧。

    毕竟坏事一件接着一件来。

    他都八十多岁了,指定不会像小年轻那样,认为事情一定会出现转机。

    以他丰富的经验而言,事情往往会变得更坏的!

    张凤翼的担忧说出来,几个阁老也是面露凝重之色。

    一旦清军南下,那对大明将造成极大的伤害。

    崇祯二年的时候,当时的陕西民变不过是星星之火,还未成燎原之势。

    大明可以从各地征调勤王兵保卫京师,化险为夷。

    几年过去,大明已经今非昔比。

    如今民变已经成了燎原之势,战火蔓延到中原各省。

    朝廷调动各省常备军之外,还动用了北方的边军,倾尽全力围剿。

    北方的关宁铁骑,以及蓟镇的人马抽调到中原战场,使得边防出现空虚状态。

    如今流寇已经势大,皇太极又称帝了!

    温体仁看着几个阁老道:“我等还是听从陛下的安排吧。”

    众人颔首,陛下不言语,他们说什么都没有用。

    大明得到皇太极送来的书信后,沉默了一段时间。

    既不积极响应议和虚与委蛇,似乎也无主动的反抗的迹象。

    大明皇帝连带内阁对于这件事,全都无视了一样。

    议和根本就不可能议和,崇祯依旧是拿出已读不回的高冷架势。

    可布兵边境进行防守的动作也没有!

    突然间就集体摆烂了一样!

    明知道有问题,就放在那里不处理,能拖到最后一刻便拖到最后一刻。

    此举助长了皇太极在登基为帝一个多月后,便开始了第三次长驱征明的举动。

    五月底。

    皇太极决定出师,特意在高楼上召见: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成亲王岳托,汉军固山额真石延柱。

    以及出征统帅、将领为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几个固山额真以及宗室篇古、额驸达尔哈。

    至于和硕礼亲王代善为啥没来。

    是因为他三子萨哈廉前几日死了。

    前两日皇太极特意带着岳托与代善前往浑河观看渔猎,以此来给他解忧。

    代善依旧在野外散心呢!

    在宴饮之前,身体变得越发圆润的皇太极对众人面授出兵方略:

    第一,此番出师,慎勿乱行,宜同心计议而行,不要争执,但要各抒己见,切莫做事后诸葛亮。

    如果有争论不决之事,一定要听武英郡王剖断,勿得违背。

    最值得忧虑的事情,便是你们做事时容易慎始怠终,为将之道应该引以为戒。

    这是皇太极第一次不亲自掳掠大明,派阿济格带队前往,自是要叮嘱一番。

    阿济格当即领命,却听皇太极笑道:“朕的话还没说话。”

    “第二便是遇到残破城池以及先前所攻破城池,如良乡,固安等城,觉得可以攻取便取,觉得不能攻取就别强取。

    牢记进兵时“慎始怠终”的教训,要善始善终的完成朕交代的出征任务。”

    “是,皇上。”

    皇太极这才举起酒杯道:“这一次目的仍旧趁着大明京师空虚,前去劫掠。

    所以要鼓励将士们多取人口,财物,为此,我做出了以下规定,你们要宣贯到全军。”

    众多出征的将领全都做倾听状。

    “第一,此行若多有俘获,每个牛录可以派取男妇六人,牛两头。

    其余附满洲牛录下的蒙古贝勒二人,及内外新编牛录内者,亦照此派取,如一无所获者,不许派取。

    第二,三军或以所获之物寺献本主,不得滥行收取,须与从征者均分之。

    其所取者,也不过是金银绸缎及可堪用的衣服。

    第三,接受征大同时“师行甚缓,鲜有所获”的教训,此番勿在缓行!”

    皇太极对于大同之行的损兵折将印象深刻,要是手底下的将士不那么的轻敌,也不至于被贺今朝捡了便宜。

    最后辛辛苦苦掳掠来的人口牲畜,全都归了他。

    阿济格等人脸上一顿,此番出军大抵是遇不到锤匪的。

    “第四,便是每旗都要出一个官员,每个牛录都要出一个士卒,到长城边上,准备迎接俘虏。

    接到俘虏后立即送回,不要以俘虏过少,而下令让他们等待!”

    这都是经验之谈,皇太极不愿意在这种事上栽倒第二次。

    “最重要的是此番要让明军相信你们是去山西为我两蓝旗复仇的,而不是去攻打大明京师。”

    阿济格出列跪在地上大声领命。

    五月三十日。

    皇太极为其以勇勐善战而着称的弟弟阿济格,及出征战事送行。

    别看阿济格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但在打仗这方向上,绝对要高出旁人几个台阶。

    这也是皇太极为什么放心让阿济格统率十万人马去京师内掳掠。

    皇太极站在大车之上,遥望清军出发。

    他估摸一个月之后,阿济格才会出现在宣大附近。

    此番依旧是拿宣大当做突破口,攻破独石口后,兵分三路,目标直指大明的京畿之地。

    根本就不往山西的方向走!

    其中两黄旗从巴彦德木入,两白旗、正蓝旗从坤都入,两红旗,镶蓝旗自大巴彦入。

    清军八旗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在京畿的延庆州汇聚。

    到时候攻取附近的长安岭堡等据点,在此地狠狠的掳掠一番,派部分人运输俘获回来,大军再进入塞内。

    在皇太极的计划内,再过一个多月,阿济格所属八旗的八万多人将会抵达长城脚下。

    为了减轻明军对这伙人的压力,他会再派一支军队向着山海关进发。

    自从洪承畴领军走后,卢象升整理队伍。

    他调兵遣将,并没有取得对敌胜利,反倒是连连失利。

    高迎祥突破徐来朝防守的关隘。

    徐来朝率领的天津兵本来就不愿意入山,哗变之后,被洪承畴派去晋豫边境骚然,被守在晋南的张福臻追着暴打一顿又跑回来了。

    然后卢象升让他整训兵马,没成想李自成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也专门挑软柿子捏。

    起义军一到跟前,徐来朝带领的军队便“一朝散完”,他本人带头跑路。

    紧接着便是起义军连战连捷,击伤总兵尤世禄,游击将军刘肇基、罗岱,官军溃败而走。

    高迎祥等人又率军压回河南,卢象升只能请求再调兵。

    他给崇祯写信:

    说近日来奔驰于汝、宛、洛阳之间,万分忙苦。

    贼多而且横!

    前后俘斩虽有数千,尚非荡平胜着。

    我下定决心必先剿尽闯王这股贼寇,余贼方可次第歼散。

    闯王之贼大约有七万余。

    妇女可一、二万,丁壮可一、二万,精骑可三、四万。

    此贼不让安、史(安禄山、史思明),庙堂或未之深知耳。

    自秦中洪亨老(即洪承畴)与之大战三次。

    近入豫地,某与之大战两次。

    计擒获斩死伤逃散可二万计,现今尚有五万,依然为我大明劲敌也。

    又他贼五、六股,见剿兵渐集,皆与闯贼合群,是以势益多。

    今合奔东南一带,楚、黄、凤、泗、淮、扬,俱大可虑。

    某故星驰而南,望陛下再次准许我招募兵马。

    高迎祥大胜之后又与张献忠会和,因前夕张与李之间闹了矛盾,故而李自成离开自去发展。

    他们二人齐头并进,向着洛阳、汝宁一带发展。

    如果打下洛阳,也算是有了建立大规模根据地的地方,还与山西的锤匪能够连城一片。

    李自成不认为此举能够成功,便借口与张献忠不和,离开。

    即使他们接连斩杀曹文诏等大明悍将,可整体实力依旧不如官军强。

    李自成目前只想着“钓鱼”策略,从而搞死更多的官军。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但高迎祥的作战理念已经与他有所不同。

    卢象升立即率部赶往汝宁府汝阳,站在城头,遥望反贼的军营,据说有三十万人,连营百里!

    卢象升最不怕贼寇人多了,三十万人,天底下有几个人能够指挥的了?

    整个明末指挥技能超出众人一大截的皇太极,纵然是他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指挥三十万人,那也是白搭!

    更何况其中大多都是不懂得号令的老弱妇孺。

    这种仗,卢象升最喜欢打了。

    尤其是起义军连战连胜之后,难免就会飘了。

    卢象升便指挥副将李重镇、雷时声在城西三十里发动突然袭击。

    大战连打两天,起义军损失不小,迫使高迎祥等部领军撤退。

    随后又追击起义军到确山,大败之!

    两次大胜扭转了由于艾万年、曹文诏阵亡所带来的诸将畏缩不前的情况。

    众将士觉得咱们跟洪总督打不了胜仗,绝不是咱们的问题。

    因为咱们跟着卢总理就能打胜仗!

    问题出现在谁的身上,那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两次战事当中,卢象升每次临战都康慨激昂,亲身士卒。

    军中曾经断粮三日,卢象升带头米浆不入口,由此博得将士们的爱戴,士气大振,击溃高迎祥。

    像卢象升这种三天不吃饭的,还能拎着大刀片子上阵搏杀,哪个官军士卒不得竖个大拇指,喊一句非人哉?

    卢象升向朝廷报告战况时如实指出:

    “虽然连胜,但是极为艰苦,因为敌马我步,敌众我寡,合则十余万,分亦数万,其中高闯王又为第一强,谁能挡之?

    臣与督臣(洪承畴)只有剿法,别无堵法,只有战法别无守法,守则老师贵财,堵则画疆拥毒,非剿荡大局。

    然而大局必须兵饷全筹,需要专人专办,把兵饷用于实处!”

    高迎祥与张献忠战败后,东下安徽,围攻除州,对大明留都南京造成重大威胁。

    中都凤阳被起义军攻破就已经丢了大脸,高迎祥还闯荡过大明京师去杀皇帝。

    若是这留都还被他攻破,岂不是大明天下的威严,都被他一个人给打的没脸见人了?

    卢象升急忙领兵来救援。

    高迎祥于是立即率兵走去攻打凤阳,还是不克!

    但是卢象升不敢怠慢,依旧风尘仆仆的赶到凤阳,确保中都的安全。

    结果等他到了,连起义军的烟尘都没有吃到。

    但卢象升并不气馁,而是要求各路将领也汇聚在此商议军情,他准备要给闯王高迎祥来一记狠的!秋来2的从驿卒开始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