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皇帝换位当,这是谁的不肖子孙?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御驾亲征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第二十四章 御驾亲征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刘邦的话对王振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不让他触碰这些权力,那岂不是断了他作威作福的能力,要了他的老命?

    朝廷上下看他不爽的奏折喷都能喷死他。

    他没想到突然会失忆的朱祁镇(刘邦)会对他如此无情,既然如此,他也只好使用出自己的绝招。

    “陛下......老奴这么多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么多年帮助陛下处理不少事情,陛下是多么信任老奴,可如今,呜呜,老奴不活了......”

    所谓的绝招也不过是撒泼打滚痛哭流涕。

    这可能是明朝太监的一贯操作,不仅仅是他,后来的刘瑾等人也这样做过,效果可谓是出奇的好。

    就连他自己,在张太皇太后还在世的时候也同样用过这招躲避一次杀身之祸,他觉得同样再用出这招能够感动朱祁镇。

    可惜,上面那个皇帝不是朱祁镇。

    对刘邦来说,他其实也是幸运的,明朝的太监虽然猖狂,但皇帝永远是给他们权力之人,他们也不敢对皇帝做些什么。

    要是在唐朝那几位的时期,此刻的刘邦可能是一棋不慎满盘皆输,当场结束这次皇帝交换的事情。

    而同样,王振的这些招式对老狐狸刘邦来说可谓是毫无作用。

    他眼神冰冷的看着王振躺在地上表演,但心中却是愈发愤怒,他虽然对宦官并无恶意,甚至他还曾经做过某些事情,但是最重要帝王如此大权居然能交给一个太监左右?他决计不能理解,也不能同意此事。

    而群内的不少皇帝看到这一幕已经开始激烈讨论起来。

    手里一碗朱元璋:“朕建立大明时曾经说过,太监宦官不得干政,可为什么这王振会有这么大的权力?还是汉高祖明白道理,@朱祁镇,出来解释一下。”

    朱祁镇无响应.exe。

    看这孩子的样子,怕是被打傻了。

    豪华败家子胡亥:“不对吧,朕觉得宦官干政无所谓的,反正都是自己人,朕最信任的便是赵高,所以说为什么不能让宦官干政?”

    天长地久李隆基:“就是就是,朕身边的宦官高力士用的多舒服,老朱家的皇帝朱元璋怎么能歧视宦官呢?”

    生性自由朱厚照:“宦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过分,只要保持制衡,朕觉得她们用着还是挺不错。”

    大唐微光李纯:“啊对对对,宦官好用?朕只能说一句呵呵。”

    错走歪路刘宏:“朕的十常侍......”

    关于宦官这方面的话题从古至今就是没有答案,也从来没有哪位皇帝能够清晰的认知历史的教训。

    视频里,眼看刘邦无动于衷,王振便知道面前的天子是要收回他手中的权力。

    可王振还没有放弃,既然这样的权力要注定离他远去,那他自然要争取另一项东西:

    “既然陛下意已决,那老奴也只能感谢陛下让老奴轻松一些,但陛下,瓦剌一事绝对不能姑息,还望陛下能御驾亲征!”

    “朕说了,此事朕会仔细了解后再做决断,没你什么事先退下吧,哦不对,跟着朕去上朝。”

    刘邦显得有些不耐烦,御驾亲征虽然有那么多好处,但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皇帝自己也会暴露在外。

    只要在外面,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发生,不管是始皇的经验教训还是自己经历过被匈奴围困,刘邦并不支持御驾亲征一事。

    让王振带领着来到朝廷上,虽然大臣们是一批陌生的大臣,但朝廷的规矩和套路总归是没有变化的,刘邦一坐到上面的位置,兵部尚书便开始汇报此事。

    虽然有敌人入侵,但下面的大臣都表现的漫不经心,一副不以为意地样子,但这也不能怪他们,主要是大明之前太能打了。

    且不说朱元璋一生南征北战统一天下,就到朱棣时期也是一直打的外族抱头鼠窜,虽然仁宣二朝动武的情况少了不少,但明军对外的几次作战也都是碾压式的取胜。

    瓦剌?不过土鸡瓦狗尔!

    所以大臣们一致认为要打,不过分歧就在于怎么去打。

    这么多年王振也培养了不少的党羽,早就得知消息的他们纷纷进言让朱祁镇(刘邦)御驾亲征,以扬大明国威。

    而朝中稳重一点的大臣则是觉得这样有风险,都推荐派武将前去应对。

    刘邦坐在上面仔细观察着大臣们发言,他能听到不少人说的话和王振一模一样时,就意识到这个太监还是有两把刷子。

    但这些并非刘邦此刻最重视的问题,他对瓦剌的关注程度反而比大臣们更高,因为他清楚这些外族的战斗力。

    在听取一番意见后,刘邦决定派武将前去应对瓦剌入侵,而他自己还是迈不过那道坎,谨慎起见,御驾亲征的想法还是被他打消了。

    而眼见御驾亲征的想法无法实现,王振的党羽连忙请求派王振为监军一同前往,鉴于王振的势力之大,刘邦还是决定给这个太监一个机会,毕竟王振也算是这具身体原主的亲信,他怕做的太过分会引起反弹。

    至于武将方面,刘邦则是一窍不通,也只能注意到手下大臣们推荐最多的那个名字。

    英国公张辅。

    在看过他的履历后,刘邦也得感慨一声这是个猛人。

    靖难之役,平定安南......一系列的军功不说,在文治方面也是格外突出。

    这样的老将好是好,但问题就在于他太老了。

    七十五岁的老人,刘邦觉得如果派张辅去的话,可能还没看到敌人,半路上身体就扛不住。

    但人家毕竟有经验,思索再三,刘邦决定另外派遣一位武将成国公朱勇前往讨伐瓦剌,而张辅作为同行前往,而太监王振则是监军。

    这样一看的确是调和了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几位老将一并前往,而身边太监王振心心念念的监军也安排到,他的那些手下也不会闹腾,可谓是处理完美。

    刘邦对自己的安排表示很满意,这样的配置,根据以往明朝的战绩来看,怎么打都输不了,但刘邦的一个细微的举动还是导致后续事情的发生。

    他并没有公布剥夺王振的权力一事。优无月的皇帝换位当,这是谁的不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