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周做天子在线阅读 - 第1239章 天子的回答诚意

第1239章 天子的回答诚意

    周天子祖上是西戎这件事,那是天下贵族皆知的事情。

    而周天子能以西戎的身份入主中原,成为天下的天子,众部族首领还真是有点费解。

    因为他们觉得周武王那可是神仙下凡解救苍生的。

    所以周武王才会夺得天下。

    其实哪有那么一回事,这都是民间传颂而已。

    商朝的崩溃其实并不是因为商纣王昏庸无道,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商朝与罗马帝国一样出现了社会结构问题。

    商朝的统治就是贵族,公民,自由民,贱民,奴隶组成。

    公民其实就是士族阶层或者是殷人,只有他们才是商朝的国家主体,享受到一些权益。

    而被新征服的人,只能是自由民,贱民或者奴隶。

    商王朝与西方罗马帝国一样,王朝鼎盛时期一路高歌猛进,开疆拓土。

    这个时候的王朝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毕竟王朝在上升期。

    但是当他们打下了大片疆域,并没有给新占领的土地上的民众以公民身份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时间一久,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那就是极少数的殷商人,试图奴役与控制新征服的土地上的众多民众。

    随着疆域越来越大,殷商人控制的人口就越多,但是这些人是没有权益的,被奴役与压迫的。

    所以时间一长,商王朝与罗马帝国一样,内部结构人口出现了非常不合理的情况,这种不合理造成了王朝的不稳定。

    牧野之战中,商朝大军为什么会临阵倒戈?

    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奴隶大军,而是被商朝征服的土地上组织起来的人。

    这些人对商朝是没有认同感的,所以他们才会在面对周人的讨伐大军时,临阵倒戈。

    说起来,商朝的灭亡跟纣王昏不昏庸也没有半毛钱关系,恰恰相反,商纣王算是一代明君了。

    商王朝的灭亡也是因为王朝积重难返,再加上社会制度与结构的落后造成的。

    其实商纣王杀他身为宰相的叔叔比干,并不是昏聩之举,而是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

    因为当时商朝到了商纣王的时候,商纣王也发现了这个社会结构的弊端。

    所以他想改革,商纣王想给商朝控制的所有疆域上的自由民,贱民都发布公民身份。

    但是宰相可是贵族的首领,而且这个时代的宰相是分享王权的,所以权利非常大,甚至可以与商纣王分庭抗礼。

    面对这样的变革,宰相比干就坚决不同意。

    毕竟宰相比干要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殷商公民的利益。

    而商纣王要做的是维系整个天下的稳定,在数次博弈中,商纣王都无法说服自己叔叔。

    所以商纣王选择了极端的方式,那就是毅然决然的杀掉了叔叔比干,全力推进变革。

    但是商纣王杀掉比干以后就得罪了商朝的整个贵族集团与士族集团,公民集团,

    商朝内部的变革又削弱了殷商人的利益,以至于商朝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动荡与权力斗争。

    所以商纣王的变革很难惠及到底层自由民与贱民,整个商王朝就更加动荡了。

    周人也是瞧好时机的,在商王朝内乱的时候,带着大军来进攻讨伐商王朝。

    这个时候纣王竟然指挥不动商朝的军队了,毕竟商朝的军队都是贵族与公民组成的,他们面对利益被削弱都不愿意为商纣王出战。

    无奈的商纣王,只能临时组织被征服土地上的自由民与周人对抗,自由民们心想商朝的军队都不出来,我们为什么要去送死?

    所以随后一直被压迫的自由民也就顺理成章的临阵倒戈了。

    也就是说,商纣王其实也是一个变革者,如果他不强行推动变革,商王朝也许还能苟延残喘个几代。

    但是这个落后的制度体系,终究会被时代淘汰。

    商纣王作为一个变革者,其实是伟大的,历史上的变革者得罪的都是贵族利益集团。

    而贵族利益集团又是控制话语权的,抹黑变革者也就不奇怪了。

    想为这个王朝做出改变的商纣王被冠以昏君,暴君的形象被后人辱骂。

    一心只想维护贵族利益集团的宰相比干,反而成了千古名臣,被后世传颂。

    想想也是非常讽刺的。

    其实商纣王也很无奈,一个帝国想变革是非常困难的,起码他有勇气,他有魄力,他愿意承受万世的骂名也要搏一搏。

    虽然结局不好而已,但是他已经超过了无数碌碌无为的帝王。

    周建国作为历史爱好者自然是知道这个背后的真相。

    所以周建国才会对变革天下那么兴奋,那么大胆,同时又那么小心翼翼。

    周建国也非常清楚,利益合理分配的重要性。

    众部族首领在天子这三句坦诚的话语中,感受到了非常真挚的诚意。

    匈奴部族首领更是一脸好奇的询问道,

    “请问王上刚刚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我们草原人都没读过什么书,不太懂。”

    匈奴部族首领的疑问也是众部族首领的疑问。

    其实吉潞争与锋辰纳兰学习过中原文化,他们此时在内心中对天子所说的‘道’已经有了一番理解。

    他们觉得‘道’应该就是德行与仁义。

    毕竟他们二人非常清楚,德行与仁义在中原人的眼中是非常重要的。

    周建国则转脸对着吉潞争询问道,

    “你觉得寡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吉潞争赶忙行礼道,

    “属下觉得是德行与仁义。”

    周建国非常赞赏的说道,

    “的确是这个意思。”

    众部族首领也立刻纷纷点头,毕竟他们对中原人信奉的那一套也是略有耳闻。

    随后周建国又话锋一转的说道,

    “但是还有一层意思。”

    吉潞争很是诧异,随后众人也都向天子投去了求知欲的小眼神。

    随后谈判会场,又从火器教学现场,变成了哲学小课堂。

    周建国开始阐述什么才是真正的‘得道’。

    作为一个部族首领,地方诸侯,乃至天下的王,得道多助的得道远远不是德行与仁义。

    因为别人不可能单单因为你的德行好,为人仁义别人就会追随你,效忠你。

    这里的‘得道’是指追随你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当你能让追随你的人都获得利益,别人自然会拥戴你,保护你。

    当年周人之所以能推翻商朝,就是给了天下诸侯利益,创立了惠及天下诸侯的分封制度。

    而现在周国的变革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为天子给了天下民众巨大的利益。

    先是给了他们公民身份,又免费发放了土地。

    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心如何得?那是需要付出实际利益的,民众才会追随。

    周建国告诉众部族首领,如果他们让追随他们的人一直获得实际利益,那么就算有人跳出来要推翻你,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追随你的人跟随你就能获得好处,他们为什么要冒险追随另外一个人推翻你?

    而失道者寡助,就是让追随你的人失去了利益,他们自然会追随跳出来推翻你的人。

    能维系他们一直成为领导者的,不是感情,不是魅力,不是人品,而是他所能给予众人的利益。

    这才是这句话里面‘道’的根本。枫语蛋蛋的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