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先谈教学,再谈工作
书迷正在阅读: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诸天万界的祖国人、规则怪谈:我的外挂随机刷新、末世:开局几十亿物资地下城收租、卡牌降临之向全世界复仇、末日之重建帝国、网游之剑刃舞者、诡寝惊魂、一方守界人、快穿祸水:被渣后病娇男主黑化了
东港大学的教职工群体中,王浩获得STACS最佳论文奖的消息,都已经发酵了有一周时间了。 好多教职工知道的比新闻早的多,消息源头就是从琺國回来的沙勉之教授。 当然也少不了,沙勉之看好的博士生徐杰。 徐杰是真心崇拜王浩。 同样的年纪,王浩能登上国际学术会议舞台,当场指出计算机学界顶尖人士的报告错误,还能够发表令一众顶尖学者惊讶的成果报告,而他还只是个小小的、不为人知的博士生。 徐杰觉得自己应该以王浩为目标,回来以后就和同学、朋友,说起了STACS会议上的事情。 沙勉之比徐杰‘宣传’的更多。 东港大学信息学院内部,他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说起王浩在STACS会议上的表现,说起获得最佳论文奖的研究,也就是能使计算效率提升的‘大数相乘算法’。 他不是和一个人、在一个办公室里说,而且和好多认识的人都说。 一则是,沙勉之确实认可王浩,认为王浩非常的优秀。 王浩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他脸上也能有那么一点光,‘老师和曾经的学生’,一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分别做了各自研究的报告,也许可以成为一段学术佳话。 另外就是,他的论文只取得了‘第二名’,“真是,只差一点啊!我和王明坤是奔着最佳去的,结果遇到了王浩,王浩做的是大数相乘算法,而且是创新式的研究,我们只是完善了IO理论,这怎么比?” “在王浩做报告之前,连老约瑟夫都说我们肯定能获奖了。” “结果……” 类似的一段话被沙勉之反复的说,来证明自己的研究并不差,也是被会议评审组认可的。 沙勉之的宣传效果很好。 虽然是在假期时间里,学校还是有很多的教职工。 这段时间是各类科学基金的申请阶段,好多讲师、副教授、教授,都在做申请基金的准备,一传十、十传百就都知道了消息。 王浩的事情本身就具有‘八卦’属性。 东港大学留校的博士,可以妥妥的打上了东港大学的标签,结果因为跨院系性质的实验出错被学校解聘,只能远赴西海大学当个普通讲师。 几个月时间过去,对方发表几篇核心论文,被官方媒体的报道点名赞扬,还去国家顶尖学术会议拿个最佳回来。 这个最佳还是国内学者从未拿到过的。 如果是放在电视里,东港大学妥妥是被打脸、被观众怒骂的反派。 而他们,就身处反派的大学。 当消息传的比较广了以后,好多教职工私下里讨论起王浩的事情,都觉得王浩被解聘很可惜,学校很可能损失了一个顶尖天才。 如果只是错过了顶尖的天才,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东港确实不缺人才。 但是,王浩是不一样的,本科、硕士、博士都在东港就读,还成功留校担任了讲师,是一个打上东港大学标签的学者。 哪怕是在学术、大学圈里,自己人和外人也是有区别的。 自己人会对所在大学会有一种归属感,哪怕其他大学、企业的诱惑再大,留在大学都会是工作的第一选择。 外人,不同。 一个应聘进入大学的人,只是把大学当成工作场所,和普通企业也差不多,外面更好的机会、更大的诱惑时,就会离开大学去别地方。 正因为有‘自己人’的属性,东港的教职工对于王浩是有亲近感的,他们私下的讨论真是说什么的都有。 理学院办公室里,有个教授大声对潘卫国说道,“老潘,王浩是你的学生,我就直说吧,当时我听这事就觉得蹊跷!” “一个刚留校的博士,参与项目才三个月,怎么出问题就是他的责任呢?” “那个项目就只有王浩一个数学博士,但也不应该全是他的责任吧?明明是材料实验室的项目!” “小声点,让人听到不好——”旁边一个副教授赶忙去门口看了下。 “听到又怎么样?我怕什么?我都在大学里二十年了,开除我?大不了去其他学校,师范大学的周副校长,上次就和我说,想让我去那边……” 这些话听在了潘卫国的耳朵里,他为自己的学生取得成绩而感到欣慰,再想到学校解聘时的态度,心里就更是非常的不满。 同时,也听在了黄益春的耳朵里。 黄益春参加了学校高层的申报编制会议,正准备来理学院说一下提教授、副教授的名额,让他们斟酌商量着推荐一下,到门口就听到了说话声,还是扯着嗓门说材料实验室的事情。 那个大嗓门不想听也要听,但黄益春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站在楼梯口角落,沉了一下决定明天再来,或者让其他人来问。 黄益春知道扯着嗓门说话的是谁。 候耀辉教授,著名的应用电磁学专家,同时,还是科学院著名物理院士彭进的学生。 惹不起! 黄益春自然知道学校里,不少教职工都在说着王浩的事情,就连新闻上也有王浩的报道,说他在国际会议上,拿了个最佳论文回来。 同时,还有不少有关‘大数相乘算法’的报道,说王浩研究出‘史上最快速的大数相乘算法’。 这是个人成果,却影响到了东港大学。 黄益春个人并不牵扯到材料实验室的事件,知道王浩取得的成果以后,也为当初的决策暗暗后悔,一个数学博士确实不算什么,但能够到国际上获奖的数学博士,重要性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当时没有决定解聘,把王浩留在东港,让上级部门放手去查……” 他思考着立刻摇头。 查? 虽然没有牵扯其中,但材料实验室好几个大项目烂尾,牵扯的资金动辄千万计,一查肯定会出问题的。 最终,黄益春还是摇摇头,做出了决定,“不管谁来问,都是数据错误。反正当初解聘是学校开会的决策,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 “这件事,到此为止!” …… 西海市。 王浩拖着行李走出机场,打了辆车回了租住的房子,放好了东西睡了一觉,醒来看了下时间,就去了西海大学政务楼。 学校几个相关负责人,都已经等在那里了。 人事科主任张世诚把王浩让到了小会议室,好多人一起恭喜他拿到‘最佳论文奖’,栾海平笑说道,“你是不知道啊,这个消息出来,陈老头又找过来,说你要应该去计算机学院。” “我就告诉他,数学才是基础,计算机算法就是数学领域,和他就这个问题辩论了好半天,把那老头气走了……” 栾海平说着非常得意。 显然多数情况下,他都是被陈庆华‘压制’的。 张世诚则把话题引到了主体内容,他拿出了一份协议,“王浩老师,看看这个,我们的申请已经通过了。签了新的协议,你就是大学的副教授,六级。” “六级?”王浩感到有些惊讶。 栾海平笑道,“这你要感谢科技处的朱主任了,写申请的时候,他就建议直接写六级,多提一级、一步到位,我也认为有道理。” 王浩点头笑道,“下次见着,我一定谢谢他。” 张世诚就拿出了另外一份协议,内容主要是‘安家费’政策,签订了以后,标注多少年之内,必须有什么级别的成果、发表多少篇论文,还规定了每年的教学时长,等等,好多繁杂的要求在其中,好处就是能直接拿一百多万。 王浩直接拒绝了,“我想过了,签个正常工作协议就好,不用安家费。” 张世诚一愣。 栾海平倒是有些着急了,“王浩啊,你不是决定留在大学了吗?这个不影响吧,而且,你别看这些要求、条款之类,不遵守也没关系。” “实际上,我给你安排的教学任务,第一年就不够,这都没关系的,只要学校不追究就没人在乎!” 这次轮到王浩愣住了,他确定式的问了句,“栾院长,你说什么?” “达不到要求,学校也不追究啊?” “上一句。” “上一句?”栾海平疑惑的想着,好半天才试探性的说道,“给你安排的教学任务不够……” “你放心吧!” 他当即拍着胸脯说道,“张主任也在这里,我也直说,签了安家费的协议,里面条款达不到也没关系,学校给这个协议,只是想留住人才,而不是苛待人才。” 张世诚跟着点了点头,“除非有严重违约的情况,否则学校一般不会有要求。” “不是……” 王浩的反应出乎意料,他很认真的说道,“我觉得,协议什么的先放一边,这个教学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我是理学院的教研员,对吧?教研员是教学榜样,就要肩负起工作责任。” “我们先谈好下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然后再说协议的事情。” 栾海平和张世诚对视一眼,都有些不理解王浩的想法,少安排教学工作还不行? 多好的事情啊! 拿着正教授的工薪福利待遇,手下不用带研究生、博士生,连教学任务都只是象征性的安排,其他教职工巴不得一辈子这样。 怎么到了王浩这里,教学工作安排少还成问题了? 栾海平不由得想到王浩选择留在理学院时,对所有人说的话--‘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我很希望能肩负更多的教学工作,把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当时话音说的铿锵有力,仿佛依旧回荡在耳畔。 但是,栾海平一直都觉得是‘场面话’,只不过是王浩决定留在理学院的借口,他毕竟是个数学博士,自然会希望待在理学院。 现在栾海平发现自己想错了。 王浩询问了一下教学安排,知道只安排了一门必修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而且只教计算机系的五个班,一周就只有两节课,马上就开始据理力争。 “这门必修可以。” “另外,我已经想好了,必须要有一门研一的课,最好是数学的专业课。” “还有,我还考虑开一门选修课,具体内容还有决定好,专业选修课呈报,应该还有一段时间吧?” “这三个课,是我优先考虑的。如果学校不让我教更多的课,我肯定不签协议的,提教授也不签!” “……” “……”不吃小南瓜的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