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第八百六十六章 城破,屠城(二更)

第八百六十六章 城破,屠城(二更)

    月亮赶走了乌云,低头看一出好戏。

    一座座高大的回回炮矗立在原野之上,每一座回回炮旁边,都分散站立着五十名军士。巨大的石头被放在了回回炮的兜囊里,机扩被军士砸开,重大一百五十斤以上的巨大石头就飞了出去!

    轰隆!

    声震天地!

    亦力把里城的城墙更是接连颤抖!

    军士看着从天而降的大石头惊恐失色,连忙躲避,避不开,直接被砸成肉酱,但凡挨上一点边,都是重伤。一些大石头直接越过城墙,落入城内,无论是多坚固的房屋,都被砸出一个大洞,巨石砸在道路上,深陷三四尺之多!

    回回炮,是一种改进型,威力巨大的投石机,但与传统的投石机有着显著区别,一般的投石机,使用的是十几斤,几十斤的石头当做武器丢出去,最多不会超出八十斤。回回炮可谓是“巨石炮”,一百五十斤的大石头也就是个标配。

    那个时代的人对回回炮的评价就十六个字:

    用以攻城,城无不破;

    用以击舟,舟无不沉。

    因为地处伊犁河谷,南北都是山,不缺石头也不缺木头,哈里为了打破亦力把里城,命人打造了三十座回回炮。如今,有二十六座回回炮被集中到了西城南段。

    盖苏耶丁是一名出色的将领,深知攻城要快、要猛,一鼓作气,不能给敌人喘息与整顿的时间。

    “攻城!”

    哈里下达了作战命令。

    三千精锐军士如猛虎下山,扑向城墙,军士或扛着木梯,或举着盾牌,或握着长弓,快速接近城墙。

    在回回炮不间断、集中地轰击之下,西城南段城墙上的守军损失惨重。北段的守将乔尔蓬见状,浑身冷汗大冒,连忙下令副将带兵支援,副将带兵还没赶到,就被一块大石头给砸没了,军心顿时大乱。

    城内负责支援的雷元克见此情景也不着急,命令军士躲避在墙根处,等听到军士爬城墙的喊杀声响起时,从连忙命令军士上城墙支援。

    城外的人哈里军队疯狂爬城墙,城墙上的沙米查干军队拼了命的防守。即便是用回回炮赢得了一线战机,但很快又被雷克原带兵给消灭了。

    城下的盖苏耶丁见状,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命令:“继续投石!”

    哈里惊慌地看着盖苏耶丁,连忙说:“我的军士在爬城!”

    两军交锋,近在咫尺,此时回回炮是不能再使用的,一旦使用,必然会伤害到己方军士。

    盖苏耶丁冷冷看着哈里:“他们的使命就是让对方的主力站在城墙之上!此时不动用回回炮,他们就将撤回去!想要赢得胜利,就不能心慈手软!”

    “可那是自己……”

    哈里很是痛苦。

    盖苏耶丁一把抓住哈里的衣服,喊道:“他们是为了你牺牲的!再这样耗下去,将会有更多人的死!下命令吧,这是你最后的机会!”

    哈里手微微有些颤抖,看着正在爬墙的兄弟,咬着牙喊道:“回回炮,放!”

    巨大的石头再一次腾空而起。

    雷克原瞪大了眼,看着飞来的大石头忘记了躲避,疯了,哈里疯了,他竟然不顾及自己的军士,在两军缠斗的时候还敢用如此大杀器!

    轰隆!

    一股浓烈的血呼在了雷克原的脸上,雷克原转头看去,只见几名军士已是被撞飞出去,地上只剩下了一堆血糊糊的东西……

    爬城墙的军士也损失惨重,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悍不畏死地爬上城墙,上一瞬还在大砍大杀,下一眼就被石头给砸没了脑袋。

    城墙之上,战不得人了!

    雷克原看着不断飞来的大石头,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哈里再一次派出去的精锐兵力趁此机会攀上了城墙。

    回回炮并没有停止,而是调整了力度,调换了石头,转而进攻城内,配合城墙之上的军士作战。

    西城墙的南段被攻克了!

    雷克原连忙派遣军士通知沙米查干准备突围,可军士跑到王宫之中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沙米查干。雷克原慌乱了,乔尔蓬也慌乱了,沙米查干不见了,他的弟弟马哈麻也不见了,包括他们的家人都不见了!

    国王跑了!

    国王舍弃我们跑了!

    国王舍弃拼命守城、拼死作战的我们跑了!

    国王,他跑了!

    军士再无战斗意志,雷克原、乔尔蓬也失魂落魄,无心再战,丢下了手中的刀,看着夜空,眼泪夺眶而出。

    城门打开了,如潮水的骑兵冲入城中!

    哈里没有讲什么仁慈,继承了帖木儿的残暴,无论是否投降,就一个命令:

    屠城!

    亦力把里城沦陷了,转而成为了人间地狱。

    哈里愤怒地砍掉了雷克原、乔尔蓬的脑袋,这些人阻挡自己近一个月,折损人手多达四千余,尸体堆积在城下如同一座座山丘!

    不报复他们,又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军士!

    杀!

    全都杀了!

    沙米查干站在山的高处,听着山底下隐隐传来的惊天的惨叫声,不由面露悲戚之色。

    完了,全完了。

    走吧!

    或许有那么一天自己还可以东山再起。

    马哈麻擦了擦眼角,那里有自己最忠诚的部下,而自己舍弃了他们,愧疚,不安,罢了,还是逃命吧。

    翻过博罗科努山,沙米查干想要向北,抵达阿尔泰山南面,经过额尔齐斯河进入钦察汗国地界。但马哈麻认为,向北行走危险太大,而且中间还要穿越沙漠,人员困顿之下,很难走远,一旦被哈里的骑兵追上,那就彻底完了,应立即走阿拉山口,通过阿拉山口进入钦察汗国。

    沙米查干不喜欢阿拉山口,那里的黑风太大,飞沙走石,几乎能把人给折腾去半条命。但走阿拉山口确实是一条捷径。

    综合考虑之后,沙米查干、马哈麻带一家老小三十余,与最忠诚的近卫军两千人,驱马奔向阿拉山口。

    艾比湖西岸。

    毛整尝了尝湖水,猛地吐了出去,喊道:“是盐水湖,不能喝!”

    陈茂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拿起腰间的水囊,摇晃了下,又无奈地放了回去。

    “参将,没水了,这附近也没有水源。”

    陈茂不安地说。

    毛整指了指艾比湖,说:“有水就渴不死你们,不过这盐水湖的水确实不能直接喝,出发之前,大将军非要让我们带上铁锅、竹管、纱布,不就是为了此时?准备埋锅,准备蒸水吧。”

    “蒸水?”

    陈茂第一次听闻。

    百户王桂哈哈大笑起来,说:“我听说过,这是国子监的一门学问,说是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可以蒸馏海水或盐水湖的水,然后饮用。”

    “还能这样?”

    陈茂瞪大眼。

    王桂点头:“国子监的学问是你想不到的,那里出现了许多厉害人物,研究的都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可惜了,若我能留在京师,一定去国子监修习几年。”

    陈茂看向毛整,毛整指挥着军士埋锅。

    为了避免出现烟火,需要先挖两个坑,第一个坑上面放锅,下面放柴,而第二个坑则隔个半步位置,与第一个用坑道连接,坑道上面覆盖泥土。

    这就是穴地而炊,毋见烟火,古人发明的“无烟灶”。

    毛整直起腰,对疑惑的陈茂说:“蒸馏咸水湖的水,虽然还是有些问题,不能长期饮用,还是足以让我们活下去,坚持到决战应该没问题。”

    陈茂笑了,怪不得大军行军总带着一些奇怪的东西,感情早已有了对策。

    嘘!

    王桂感觉到什么,连忙打了个手势,毛整、陈茂等军士顿时安静下来。

    寂静的夜中,传出了一阵马蹄声与叫喊声。

    有骑兵!

    毛整打了个激灵,连忙下令:“收拾东西上马,跟上对方!”

    军士快速行动。

    沙米查干很是疲惫,带骑兵奔跑了一夜一天,眼下又入了夜,阿拉山口终于不远了,还有六十里!

    “只有离开这里我们才能安全,走!”

    沙米查干知道家人疲惫,知道所有人都累,毕竟奔跑了三百多里路,加上担惊受怕,心理压力太大,每个人都惶恐不安。

    催马奋蹄,马鞭挥舞。

    一阵烟尘滚滚,直接冲着阿拉山口的方向奔去。

    蔡熊英躲在一处石头后面,听着耳边鬼哭狼嚎的风,甚至看到了一块几十斤重的大石头在翻滚。

    这是什么鬼地方,哪里来这么大的风,能吹着石头跑!

    守护这里不是受罪,而是折磨啊。

    风太大,沙石乱飞,连个安稳觉都别想睡。

    蔡熊英听不到远处的马蹄声,却可以看到,原以为是毛整、陈茂取水回来了,可近了之后才发现不对劲,为首的人不是中原人!

    “敌人!”

    蔡熊英站了起来,拼了命地敲打着一旁的铜锣,声音穿透风沙,传入众将士的耳朵之中。

    来不及更多军士上马了,蔡熊英临机决断,下令弓箭手居前,先行阻隔敌人,争取时间。弓箭射出,原本能飞出一百多步,现如今凭借着山口的大风,直接飞出了三百步开外,可让人郁闷的是,杀伤力几乎不见了。

    风力太大,箭矢太轻,直接就被风吹改了路线,顺着沙米查干等人的头顶就飞了出去,有几根箭矢落了下来,却也没造成损伤。

    沙米查干大吃一惊,不成想阿拉山口已经出现了敌人,正在担忧是不是帖木儿的大军,就听到了风里传来的“敌袭”声。

    “是大明的军队!”

    马哈麻听清楚了,眼神爆射出狠厉的目光,抽出马刀喊:“敌人不多,跟我冲过去!”

    蔡熊英上了战马,身后已经聚集了三百骑兵,眼见对方已冲锋过来,来不及其他布置,举刀喊道:“守住山口是我们的使命,跟我杀!”

    “杀!”

    马蹄疾!

    蔡熊英清楚,此时山口兵力薄弱,毛整等人刚好带人出去,若想要阻拦住这一批人,不让他们通过山口,那就只有一战,拼死一战!

    这些年来,大明骑兵已经不再是羸弱的,不堪一击的,新军之策之下,骑兵没有什么享乐,没有什么锦衣玉食,只有艰辛的锤炼!

    一直以来,大明骑兵都在跟敌人学习!

    现在,是时候讨教讨教了!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