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发榜,二杨初识(三更)
书迷正在阅读:大梁贵婿、让你代管新兵连,全成特种兵了?、大秦:开局大雪龙骑,签到焰灵姬、王爷,王妃又恃宠而骄了、吕布的游戏、天罪:王牌执法者、穿越恶龙:开局国王献祭公主、篮坛科学家、白夜浮生录、诡秘如风,常伴吾身
七月一日,天尚未亮透,贡院外已是人生人海,喧嚣一片。 胡靖、王艮、李贯、金幼孜、杨荣五人虽也来到了贡院外,却没有围在墙边,只是站在不远处的河边,一副悠闲自若的神情。 “听闻皇上想要建造报恩寺与英烈碑,朝廷却只给了十万贯,也不知这工程如何兴建起来。” 杨荣有些不解地说道。 “能建起来。” “没错。” “是的。” “嗯。” 胡靖、王艮、李贯、金幼孜四人简单扼要地回答了杨荣。 杨荣皱了皱眉,又说道:“季夏已过,孟秋已至,但看这天,还是热。” “热。” “没错。” “是的。” “嗯。” 胡靖、王艮、李贯、金幼孜四人再次回答了杨荣。 杨荣郁闷,感情这几位的悠闲与风流都是装出来的,一门心思地等着发榜呢…… “初入孟秋,想要等到流火转凉,还需一段时日。” 一声浑厚的声音传入杨荣耳中。 杨荣侧身看去,只见一位四方脸,留有半尺胡须的男子,正站在栏杆一侧,严肃地看着自己。 “在下建宁府杨荣杨勉仁。” 杨荣上前一步,施礼道。 “湖广石首杨溥杨弘济。” 杨溥还礼道。 杨荣笑着走向杨溥,叹道:“你我倒是有缘,皆是杨家之人。观弘济兄气度,应是自信榜上有名吧?” 杨溥淡然地笑了笑,道:“若我笃定,那勉仁兄应是前十吧?” 杨荣哈哈笑了起来,道:“是我莽撞了,弘济兄莫要见怪。” 杨溥微微点头,看着杨荣,不苟言笑,道:“你认为,十万贯真的不可能兴建起报恩寺与英烈碑吗?” 杨荣瞳孔微微一凝,见杨溥严肃,便坚定地说道:“十万贯,绝不可行。” 杨浦抬头看向贡院,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有人手持榜卷走了出来,无数举人蜂拥而上。 “发榜了,发榜了!” 有人高声喊道,声音中带着忐忑。 杨溥看着无动于衷的杨荣,不由高看几眼,道:“你不打算去看看?” 杨荣平静且自信地说道:“会试胜负已分,已成定数,何必蜂拥成团,熙攘一片?再者,我与你的对论才刚刚开始,若就此奔榜而去,岂不是输了你?” 杨溥哈哈笑了起来,击掌道:“勉仁兄果然厉害。说起那报恩寺与英烈碑,十万贯是万万不能的,然,十万贯只是朝廷出资而已,缺口,自有人会补。” “哦?谁能做如此通天之事?” 杨荣有些惊讶。 听闻报恩寺与英烈碑,乃是皇上钦定,以忠军报国英烈为名兴建,其他人如何敢染指此事,就不怕招揽人心,获罪杀头? 杨溥缓缓说道:“若是天界寺呢?” 杨荣顿时恍然,苦涩地摇了摇头,道:“我竟没想到这一点,那天界寺也是皇室家庙,也算不得是外人。由其出资,一可显皇室恩泽,二可彰佛法,三可感召万民,可谓是绝佳之选。” “我对佛法并无好感,但若天界寺能办成此事,倒算是功劳一件。” 杨溥指了指前面的人群,说道。 杨荣顺着杨溥的手势看去,只见金幼孜等人正招呼自己,只挥了挥手回应,继续对杨浦说道:“听闻洪武时,史官修撰前朝史书,便是在天界寺内完成,此事可为真?” 杨溥点了点头,道:“自然。” 杨荣还想询问,却听到金幼孜喊道:“中了,中了,杨兄,你中了!” 杨溥施礼道:“恭喜勉仁兄。” 杨荣回了一礼,看向金幼孜,见金幼孜面带红光,喜气洋洋,便行礼道:“恭喜金兄。容我介绍,这位是杨溥杨弘济,杨兄,这位是金幼孜。” 金幼孜与杨溥对礼。 金幼孜皱了皱眉,道:“杨溥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见过。哦,想起来了,弘济兄,你也在榜上!” “哦?名列几何?” 杨荣连忙询问道。 金幼孜眯了眯眼,想了想,说道:“好像是十七八的样子,没记住。不过勉仁兄,你可是第四名啊。” “高才。” 杨溥笑道。 杨荣会心一笑,问道:“会元是?” 会试考中者,虽然本质上可以说是进士,但在称呼上还不能叫进士,只能称作贡士,第一名为会元。m. 只有通过殿试之后,才称进士。 “哈哈,是王艮兄。” 胡靖意气风发地走了过来,李贯正恭喜着王艮。 杨溥看向王艮,颧骨突出,两腮凹陷,双眼溜圆,眉毛浅淡,仅从面相来看,此人可归入丑陋的行列。 然其才情,超越了容貌。 这可是会元,在五千多举子的评比之下,位列第一的猛人。 榜上有名的,心情自是大好,虽然科举考试还没结束,但已然无需担忧,他们已经取得了进入朝廷、成为官员的资格。 然而淘汰的毕竟占大多数,一个个垂头丧气,失魂落魄,还有几个站在河边,也不知道是打算看风景,还是打算跳下去。 “铛铛!” 几声铜锣之后,众人不由看去。 “诸位落榜之人,无需懊恼,明年还可以接着考。只是诸位,若有人囊中羞涩,无力久居京师,又不愿返回家乡,舟车劳顿的,可以来我中华书局,诚招三百校对先生,包食宿,每月二两纹银。” “铛铛!” “想来中华书局的可以来我这里,每日只需做工四个时辰,其余时辰,任由你等安排。” 朱植扯着嗓子,招揽道。 “是他?!” 杨溥吃惊地喊道。 杨荣点了点头,道:“我见过此人,在贡院之外,售卖前朝会试试卷,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杨溥面色有些异样,对杨荣道:“你不知他真实身份?” “什么身份?” 杨荣有些不解。 杨溥呵呵笑了笑,摇头道:“勉仁兄来京师,难道不曾听闻过二王从商之事吗?” 杨荣脸上浮现出了一抹惊讶之色,艰难地转过头,看向朱植,不安地说道:“你不要告诉我,这是二王之一?” 杨溥叹息道:“他是辽王,至于珉王,听闻正在组建英烈商会。” “什么是英烈商会?” 王艮插了一句,问道。 杨溥摇了摇头,道:“据说报恩寺与英烈碑的消息,引无数商人与士民瞩目。有徽商沈一元,说通二王,联通京师各行商人,以供报恩寺、英烈碑相应货物。而负责这些货物统筹与调度的,便是英烈商会。” “到底有多少力量参与报恩寺与英烈碑兴建?” 杨荣惊讶地问道。 杨溥回道:“就目前来看,朝廷,藩王,佛门,道门,商人,士民,皆有参与其中。呵呵,我也是从商人那了解到的消息,至于准与不准,也很难说。” 杨荣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按照杨溥所言,天界寺可谓是出资主力,可眼下又出来一个英烈商会,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那佛门的主导地位,势必会被冲淡。 纵是哪一天建成了大报恩寺与英烈碑,那无论是商人,还是士民,其来到报恩寺之后,第一个想法便是: 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心血啊…… 而不是: 佛祖普度万民,阿弥陀佛。 “皇上在打压佛门?” 杨荣敏锐地感知到这一点,将目光投向杨溥,只见杨溥沉稳肃然,似乎早已看穿一切。 眼下已是七月,距离明年二月春闱,不过半年多,若就此离开京师回家,路远一点的,估计到了家里,给老爹老娘提前拜个年,也该返程了。 因为两场科举之间的间隔时间并不长,很多落榜之人,并不打算回家。 不回家可以,但总需要吃饭吧? 如果有钱,宅在客栈,每天摇头晃脑,研究书经义,那没人管你…… 可若是钱少,不够支撑半年的,总不能当宅男吧? 摆在落榜举人眼前的路不多,但还是有几条: 其一,撸起袖子,活动活动脚踝,抬腿跑到国子监当监生去。 优势:管吃管住,还有一群人和自己讨论学问。 缺点:看什么书,上什么课,你得听国子监安排,不能自由补短板,也不能睡懒觉,没纪律是会挨揍的…… 其二,揉了揉脸,投奔二姨家三表妹四姑妈五大婶家里去。 优势:管住,也可能管吃。自由,能学习。 缺点:白眼有点多,比较考验心理承受力,脸皮不厚者,往往选不得。 其三,做工。 优势:解决吃住,还有零花钱。 缺点:累人、丢人、还耗时间…… 文人眼中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让我们去做工,那岂不是从事下品之事? 太丢面。 于是很多人都走了,不是投亲访友,便是去了国子监,然而朱植还是招到人了,毕竟寒门士子多,能有个地方做工,还是与文字打交道的,丢人,能丢哪里去? 再说了,想要当官,不锻炼下厚黑学,日后怎么混成大佬? “为庆在榜之喜,我请客,今日不醉不归,如何?” 胡靖提议道。 “后日便是殿试,这个时候大醉酩酊,不太好吧?” 杨荣婉拒道。 胡靖自信道:“殿试而已,怕甚。” 确实,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不存在淘汰人的情况。 换言之,你在会试榜上,那你已经通过了殿试。 殿试只不过是选出一甲前三,然后排定二、三甲名次。 事实上,唐宋时期的殿试是淘汰人的,而且淘汰率很很高,大致要淘汰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人。 至于为什么殿试不淘汰人,改一窝端了? 这与卖国贼有关。 事情发生在宋代宋仁宗时期,当时殿试就经常淘汰人,人家辛辛苦苦,经过那么多场考试,乡试过了,会试过了,殿试你把人给筛下去了。 筛一次也就罢了,认了,可总有几个倒霉的,来几次殿试,就被筛下去几次。 这就有点欺负人了,好歹你换一些人筛是不是。 有人就被欺负够了,认为宋廷眼瞎了,自己明明有才,非不用。 在又一次被筛下去之后,这位咬牙切齿,喊道:你们不用我是吧,等着瞧,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于是这位满含怒火,打包好行李,走了。 老子不伺候宋朝皇上了,投奔西夏李元昊去。 被欺负的人,名为张元,被李元昊奉为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为西夏国相,也是北宋的心头之刺。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