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刷声望的机会
书迷正在阅读:寒门庶子:开局迎娶绝美寡妇、至尊天骄、开局夺嫡,史上最强暴君、明末大寨主、逼我娶高阳?我屠你满门、我真不想当皇孙啊、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大梁贵婿、让你代管新兵连,全成特种兵了?、大秦:开局大雪龙骑,签到焰灵姬
赵佶正是年轻气盛,虽然继承大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但也想在履历上添点亮眼的内容。 要是跟辽国开战,他可能还会犹豫不决,可现在是跟早已没落的吐蕃开战,己方是优势。 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上啊! 提议顺利通过,接下来就是考虑由谁带队。 曾布立即建议: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当年开边就是王厚干的,后来因为党争的缘故把他贬官了,这回还得是他来! 赵佶又问:“何人领兵?” 曾布对曰:“高永年!” 苏辙本就在朝堂上没啥势力,又经过傅斯年的提醒,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多听、少说、不做! 就等退休! 倒不是老头没有一点抱负,实在是这些年的浮浮沉沉,让他明白了朝堂上的本质。 什么倾向、主义都是假的,归根结底都是想在朝堂上说了算。 不管哪边的上来,执政方向是借口,排除异己才是目的。 如今的皇帝,看似好像不那么激进,对哪边的人都没有成见,这是苏辙乐见其成的。 如此一来,没有内耗,起码对百姓来说是有利的。 宰相提出,副相不反对,皇帝也有那个意思,这项提案就算通过了。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钱粮、人员到位后就可以开打了。 对皇帝来说还有个重要的事情,需要派出心腹之人监军。 不然带兵的将领立地称王咋办? 往常这个活儿都是得宠的内侍来干,到了赵佶这,当然最属意傅斯年完成这个任务。 然而他刚一提出,就遭到了朝臣的反对。 只因为傅斯年实在太年轻了! 派兵出征是国家大事,交给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毛头小子,毕竟显得太过儿戏。 这一回,连曾布和苏辙都没有支持这个提议。 私人关系是一方面,这事可不是开玩笑的! 赵佶觉得阻力过大,没有坚持。 讨论来讨论去,最终的人选让傅斯年暗暗吃惊,居然还是童贯! 历史上,这回监军的人选正是他! 傅斯年不由感叹历史的惯性是如此强大。 最终确定童贯这个人选,其实还是有点依据的。 首先童贯岁数大,能沾到“老成持重”这个边。 他生于皇祐六年(1054年),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正是年富力强、又经验丰富的年纪。 他虽然是内侍的身份,但一直外派公干。 赵佶登基后,在杭州设立金明局,童贯就是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 他还曾多次出使陕右,算是比较熟悉西北五路的地形,以及各将帅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赵佶对他的印象很不错。 童贯作为内侍,巴结皇帝的功夫自然也不差。 而且他有一项优势——长得好! 不是说赵佶是兔爷,而是童贯有异于常人之处——作为一个内侍,他居然长胡子! 这事透着就新鲜,一个太监,居然长得很有威仪。 赵佶之所以对他印象好,是觉得童贯看着就带个武将的样,还那么懂事,监军这事肯定没问题。 傅斯年心里有点慌:老话说的真不错呀,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撵走了蔡京,冒出来杨戬。 好容易把杨戬稍稍掌握了,童贯又出头了。 这么一急,脸上难免带出些表情,一抬头正好被赵佶看到了。 赵佶当然忘不了傅斯年,当不了监军也得让年哥儿去,不然往后怎么给他升官? 眼珠一转,还有个重要的职位留给他,于是又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本次拟出兵十万,后勤的压力可是不小,须得找个有经验、有能力的人!” 然后他看看曾布、苏轼,又朝傅斯年那边看。 两人会意,曾布当先道:“那可就非傅指挥使莫属了!去岁两次大灾,傅指挥使的经济才能有目共睹。对于钱粮调拨运转这一块儿,那真是再合适不过!” 苏辙也道:“况且他名下有诸多商号,军需采买方便不说,价格上还能低一些。臣附议!”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认为这个任命十分合理。 上次到关中赈灾的官员中,以侯蒙为代表,都是举双手赞成。 尤其户部的官员更是支持。 赈灾都能赈出收益来,何况是出兵打仗? 青塘地区那可是有特产的!牛羊、骏马,都是大宋需要的战略物资。 就傅斯年那手段,逮着个蛤蟆都能攥出油来,何况是这么好的买卖? 就他就他! 傅斯年一听,这好啊! 古代打仗,运粮可是个好差事! 功劳簿上的分级,攻城掠地是首功,押运粮草、保障后勤铁铁的排第二! 工作主要都是在大军后方,除了怕被劫粮道,其他再没什么危险要面对。 妥妥的美差! 赵佶得意地看着傅斯年,递过去一个眼神,仿佛在说:放心,忘不了你的! 确定了傅斯年的职责后,在讨论具体任务时,傅斯年语出惊人; “曾相公,能否改变一下此次运粮的章程?以前那种运粮的办法,耗费实在是太大了!” 接着,他提出的方法却遭到了众人反对。 傅斯年打算以军需采购的形式供给大军。 曾布皱眉道:“军粮不同于其他,除了要核算成本,还要考虑到供给的稳定!” “我明白你的意思,西北多山地,如果由常平仓调拨,除了漕运,还要转陆运。用车马运输粮草,损耗甚至能达到五成!” “我朝之所以在河湟地区如此反复,就是因为陆运艰难,大军的给养无法保障。” 傅斯年刚想说话,却被曾布制止,他继续道: “你是想说就地采买吧?这笔账老夫算得过来!用银钱购买,顶多溢价五成,确实比运送要划算。” “但靡费的再多,也要由朝廷调拨。只因为粮草是大军的根本,而采买是无法保证数量的!西北地区本就粮食匮乏,万一到时候你空有银钱,却买不到粮草,大军岂不是一触即溃?” 傅斯年立即道:“愿立军令状!别家不说,单是厢军农场的产出,就足以支撑十万大军一年的用度!” 曾布等人依旧是不放心,最后在傅斯年多次游说下,决定给傅斯年二十万石粮的份额。王北刁的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