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皇帝的妥协与坚持
书迷正在阅读:大明:开局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被刘备抛弃后,曹操跪求我当军师、再续母缘、合欢宗姐妹花的历练路、白衣女侠赵灵儿的堕落(超短篇)、漂亮妈妈的过家家游戏-同人番外、猪八戒回高老庄、金牌小郎中、大靖枭雄、反贼:系统零基础指导造反
还有一人该赏?
弘治皇帝眸光闪了闪,温声道:“不知道爱卿口中之人,是谁?”
这官员如实禀告道:“陛下恐怕有所不知。”
“此煤山,乃是孔府上任衍圣公,便宜卖于永西伯。”
弘治皇帝笑了笑,说道:“原来如此。”
“买卖两清,莫非其中还有什么纠纷不成?”
“陛下,其中并无纠纷。”
又有一官员站了出来。
“此事臣也略有耳闻。”
“听闻当日永西伯,仅仅用了一千两,便从孔夫子手中买下了这煤山。”
“孔夫子心善,想必是看出了这煤山在永西伯手中会有大用。”
“因此他才会用这般便宜的价格,买了这么一大座的煤山。”
“陛下,丁郎中说的对,此事归根到底,孔夫子即便不是最大功劳,但也功不可没。”
“不然以永西伯初到京城,身上银钱不够的情况下,又如何能买下这么一大座煤山?”
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附和了起来。
言语之间,都是说着孔弘绪在此间的贡献。
弘治皇帝表面耐心的听着。
心中想的,都是这段时间内这群官员们上奏恢复孔弘绪官身的事情。
其实这事情,一直有上奏的人。
只是当初孔弘绪的事情闹得太大,不然弘治皇帝的老爹宪宗皇帝,也不会撸了他的爵位。
如今孔弘绪年纪越来越大,上奏的人便越来越多了。
这群人应当都是在当代衍圣公的带领下,一直在上奏。
想了想孔弘绪的年纪,这个面子,大概率还是要给的。
此时顺水推舟给了下去,才是最好的结局。
只是想到宫外的赵策,弘治皇帝也有了一瞬间的犹豫。
这蜂窝煤一事,孔家有没有贡献,弘治皇帝最是清楚。
孔弘绪的事情,其实他早已有打算。
只是如今开海在即,即便是元宵期间,他的桌上依然每天都是厚厚的反对开海的奏折。
刘大夏已经称病,很多天没有上朝了。
这反对开海的折子,却每天都有新的往宫里送。
此时弘治皇帝最需要的,是文官们的支持。
如果现在恢复孔弘绪的官职,能很大程度安抚这群官员。
这个提议,对自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至于赵策那边,自己后面再想办法补偿他。
弘治皇帝心中衡量之后,轻叹一口气。
“众爱卿。”
弘治皇帝出声后,殿内很快便安静了下来。
“朕已知晓诸位心意。”
“衍圣公乃是我们大明文人之首,上一任衍圣公经过这么多年,想必也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只是削职为民,乃是朕的父皇,宪宗皇帝之命令。”
“朕为人子,也不好违抗其意。”
“既如此,那便着孔夫子,命与冠带闲住。”
弘治皇帝说话间,一句没有提孔弘绪在蜂窝煤中的功劳。
冠带,是官员才能佩戴的。
也就是说,弘治皇帝恢复了孔弘绪的官身。
但也只恢复了孔弘绪的官身,并不曾给他任何的权力,也不说是什么官职。
虽然结果并不是很令这些官员满意,但只要皇帝开了口,那日后再重新给孔弘绪求其他的爵位,想必也有很大的机会。
弘治皇帝看着众人各自思考的样子,语气淡淡的说道:“众卿若是无事,那今日便先到此。”
弘治皇帝说完,又有一人站了出来。
此人正是兵部张郎中。
他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弘治皇帝看到他,便知道了是什么事。
他点点头:“爱卿请说。”
张郎中说道:“臣请陛下恢复祖宗制度,撤回开海禁一事。”
想起暖阁里堆满的折子,弘治皇帝放在腿上的手指,轻轻敲了敲。
“此事朕与几位阁老已经商讨好。”
“开海一事已经确定,卿不必再说。”
在前面的谢迁和刘健都垂目看着地面,没有说话。
张郎中直接跪下,声音略略提高。
“陛下请三思!”
“太祖皇帝实行海禁,便是为了隔绝贼子与我大明的联系。”
“此为不攻自破之国策。”
“如今陛下开海,难不成是在说太祖皇帝此法,是错的?”
“陛下此举,将我大明一百多年来,在沿海为保护百姓的所作所为,置于何地?”
“海禁一开,倭寇登陆我沿海地区,再无任何屏障。”
“又将沿海百姓的安危,置于何地?”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张郎中说完,场中不少人也跪了下去。
高呼着让弘治皇帝收回成命。
方才帮着孔弘绪说话的官员中,虽有少数跪了下去,但大部分只是站着,并没有说话。
他们今日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自然知道不能逼的皇帝太过紧。
就算他们也是属于保守一派,也不会在今日再发声。
这么一来,张郎中等人的声势,相比那厚厚的折子,便弱了不少。
弘治皇帝笑了笑,说道:“此事当日太子已与刘尚书说的很清楚。”
“祖宗之法不可变。”
“然荀子有约: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此事无需再提,还请诸位帮忙,一同做好开海的准备。”
弘治皇帝的态度,少有的强硬。
这群官员都有些惊讶。
作为一个一直以温和面目示人的皇帝,弘治皇帝一向对着他们都是安抚为主。
从来不曾在听到他们的分析后,直接一言断之。
弘治皇帝摆了摆手,直接站了起来。
“今日便到此为止,退朝。”
......
弘治皇帝下朝,回到暖阁处理政事。
看着这摆的厚厚的折子,他自嘲的笑了一声。
“金山银矿......”
“朕也不知道为何,便这般相信你。”
“若是朕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
弘治皇帝又叹了一口气。
其实,他心中也有些动摇了。
金山银矿,这都是未知的事情。
然而这眼前反对的折子,却是实实在在的。
想着这些,自己也无心处理政事了。
他下意识的,走到了坤宁宫的殿前。
看着这熟悉的地方,弘治皇帝决定先和自己的发妻一起说说话,中午再留在这里用饭。
门口的宫人正想通传,便看到里面有一人带头走了出来。
带头的人,一身华服,却是普通的样式。
而这人,弘治皇帝无比的熟悉。
正是自己的枕边人——张皇后。
张皇后也想不到,自己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了自己的丈夫。
她赶紧行了个礼:“皇爷此时不在暖阁议事,怎么来坤宁宫了?”
弘治皇帝不答反问道:“皇后穿上常服,是要去做什么?”
张皇后支支吾吾道:“臣、臣妾......”
“皇爷,臣妾正想要出宫去......”菜比比的寒门小甜妻
弘治皇帝眸光闪了闪,温声道:“不知道爱卿口中之人,是谁?”
这官员如实禀告道:“陛下恐怕有所不知。”
“此煤山,乃是孔府上任衍圣公,便宜卖于永西伯。”
弘治皇帝笑了笑,说道:“原来如此。”
“买卖两清,莫非其中还有什么纠纷不成?”
“陛下,其中并无纠纷。”
又有一官员站了出来。
“此事臣也略有耳闻。”
“听闻当日永西伯,仅仅用了一千两,便从孔夫子手中买下了这煤山。”
“孔夫子心善,想必是看出了这煤山在永西伯手中会有大用。”
“因此他才会用这般便宜的价格,买了这么一大座的煤山。”
“陛下,丁郎中说的对,此事归根到底,孔夫子即便不是最大功劳,但也功不可没。”
“不然以永西伯初到京城,身上银钱不够的情况下,又如何能买下这么一大座煤山?”
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附和了起来。
言语之间,都是说着孔弘绪在此间的贡献。
弘治皇帝表面耐心的听着。
心中想的,都是这段时间内这群官员们上奏恢复孔弘绪官身的事情。
其实这事情,一直有上奏的人。
只是当初孔弘绪的事情闹得太大,不然弘治皇帝的老爹宪宗皇帝,也不会撸了他的爵位。
如今孔弘绪年纪越来越大,上奏的人便越来越多了。
这群人应当都是在当代衍圣公的带领下,一直在上奏。
想了想孔弘绪的年纪,这个面子,大概率还是要给的。
此时顺水推舟给了下去,才是最好的结局。
只是想到宫外的赵策,弘治皇帝也有了一瞬间的犹豫。
这蜂窝煤一事,孔家有没有贡献,弘治皇帝最是清楚。
孔弘绪的事情,其实他早已有打算。
只是如今开海在即,即便是元宵期间,他的桌上依然每天都是厚厚的反对开海的奏折。
刘大夏已经称病,很多天没有上朝了。
这反对开海的折子,却每天都有新的往宫里送。
此时弘治皇帝最需要的,是文官们的支持。
如果现在恢复孔弘绪的官职,能很大程度安抚这群官员。
这个提议,对自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至于赵策那边,自己后面再想办法补偿他。
弘治皇帝心中衡量之后,轻叹一口气。
“众爱卿。”
弘治皇帝出声后,殿内很快便安静了下来。
“朕已知晓诸位心意。”
“衍圣公乃是我们大明文人之首,上一任衍圣公经过这么多年,想必也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只是削职为民,乃是朕的父皇,宪宗皇帝之命令。”
“朕为人子,也不好违抗其意。”
“既如此,那便着孔夫子,命与冠带闲住。”
弘治皇帝说话间,一句没有提孔弘绪在蜂窝煤中的功劳。
冠带,是官员才能佩戴的。
也就是说,弘治皇帝恢复了孔弘绪的官身。
但也只恢复了孔弘绪的官身,并不曾给他任何的权力,也不说是什么官职。
虽然结果并不是很令这些官员满意,但只要皇帝开了口,那日后再重新给孔弘绪求其他的爵位,想必也有很大的机会。
弘治皇帝看着众人各自思考的样子,语气淡淡的说道:“众卿若是无事,那今日便先到此。”
弘治皇帝说完,又有一人站了出来。
此人正是兵部张郎中。
他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弘治皇帝看到他,便知道了是什么事。
他点点头:“爱卿请说。”
张郎中说道:“臣请陛下恢复祖宗制度,撤回开海禁一事。”
想起暖阁里堆满的折子,弘治皇帝放在腿上的手指,轻轻敲了敲。
“此事朕与几位阁老已经商讨好。”
“开海一事已经确定,卿不必再说。”
在前面的谢迁和刘健都垂目看着地面,没有说话。
张郎中直接跪下,声音略略提高。
“陛下请三思!”
“太祖皇帝实行海禁,便是为了隔绝贼子与我大明的联系。”
“此为不攻自破之国策。”
“如今陛下开海,难不成是在说太祖皇帝此法,是错的?”
“陛下此举,将我大明一百多年来,在沿海为保护百姓的所作所为,置于何地?”
“海禁一开,倭寇登陆我沿海地区,再无任何屏障。”
“又将沿海百姓的安危,置于何地?”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张郎中说完,场中不少人也跪了下去。
高呼着让弘治皇帝收回成命。
方才帮着孔弘绪说话的官员中,虽有少数跪了下去,但大部分只是站着,并没有说话。
他们今日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自然知道不能逼的皇帝太过紧。
就算他们也是属于保守一派,也不会在今日再发声。
这么一来,张郎中等人的声势,相比那厚厚的折子,便弱了不少。
弘治皇帝笑了笑,说道:“此事当日太子已与刘尚书说的很清楚。”
“祖宗之法不可变。”
“然荀子有约: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此事无需再提,还请诸位帮忙,一同做好开海的准备。”
弘治皇帝的态度,少有的强硬。
这群官员都有些惊讶。
作为一个一直以温和面目示人的皇帝,弘治皇帝一向对着他们都是安抚为主。
从来不曾在听到他们的分析后,直接一言断之。
弘治皇帝摆了摆手,直接站了起来。
“今日便到此为止,退朝。”
......
弘治皇帝下朝,回到暖阁处理政事。
看着这摆的厚厚的折子,他自嘲的笑了一声。
“金山银矿......”
“朕也不知道为何,便这般相信你。”
“若是朕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
弘治皇帝又叹了一口气。
其实,他心中也有些动摇了。
金山银矿,这都是未知的事情。
然而这眼前反对的折子,却是实实在在的。
想着这些,自己也无心处理政事了。
他下意识的,走到了坤宁宫的殿前。
看着这熟悉的地方,弘治皇帝决定先和自己的发妻一起说说话,中午再留在这里用饭。
门口的宫人正想通传,便看到里面有一人带头走了出来。
带头的人,一身华服,却是普通的样式。
而这人,弘治皇帝无比的熟悉。
正是自己的枕边人——张皇后。
张皇后也想不到,自己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了自己的丈夫。
她赶紧行了个礼:“皇爷此时不在暖阁议事,怎么来坤宁宫了?”
弘治皇帝不答反问道:“皇后穿上常服,是要去做什么?”
张皇后支支吾吾道:“臣、臣妾......”
“皇爷,臣妾正想要出宫去......”菜比比的寒门小甜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