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能臣在线阅读 - 第57章 变法

第57章 变法

    李洪对于杨宪的这种恭维和谄媚,同样觉得有些不适应,只不过对方既然能做到这个程度,李洪反而也不太好藏拙了,听着杨宪此言,李洪便已经猜到杨宪在顾虑着什么,先是沉吟一番后,再开口说道:“杨大人,你对于如今的司法体系是怎么看的?”

    “司法体系?”听见李洪的问题,杨宪有些奇怪,不懂自己的问题和大明的司法有什么干系。

    只不过杨宪知道,李洪绝不是无的放矢,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因此便下意识的顺着李洪的问题思考了起来。

    历史朝代更迭,开国皇帝不知繁几,但若论出身之低,独属朱元璋为最,即便是同样出身低微的刘邦,人家大小也曾经是个亭长,而朱元璋却直接是个乞丐。

    开局一个碗,最后坐拥江山,朱元璋的能力自然是不用质疑,但是刨除打天下的能力以外,朱元璋还是有一些地方,确实比不上那些世家大族,自小便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开国皇帝。

    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如何治理国家,朱元璋又生性多疑,信不过文官大臣,恨不得将所有权利全都握在自己的手里,因此许多制度只能朱元璋自己琢磨。

    可就依靠朱元璋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又不肯放权,难免有一些地方思虑的不够完善,有些甚至于过于理想化,便比如朱元璋曾经心心念念的大明宝钞,以及那毁了大明财政的开中制。

    而除了这些朱元璋过于理想化的政策以外,还有许多制度大多都是遵循前朝已有制度的效仿,细看明制,许多都是照搬前朝制度。

    便比如说如今大明的司法制度,便是完全照抄了汉制的司法制度。

    汉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三个司法机关的会议,合称三法司,重大案件皆由三个机关共同审理。

    而明朝同样遵循汉制,设立三法司,分设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机构,一些重大案件同样交由这三个机构一同会审,史书上多称的三司会审,其由来便是于此。

    其中刑部,乃是大明的最高审判机构,对各省呈报的流、徒刑以上的案件判决进行复核,受理不服各省按察司判决的上诉案件;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重大案件。

    而大理寺,可以看做是刑部的上属机构,刑部的复核和判决须经大理寺定谳方可生效。

    至于杨宪所掌管的督察院,则可以看做是监察机构,对大理寺和刑部又监察职能。

    看似好像很合理,毕竟这是汉代已经实施过,证明切实有效的制度,可实际上,这种三法司的制度,对于现在的大明,十分的鸡肋。

    据统计,西汉时期最鼎盛的人口为三千六百多万,衰退期则只有一千多万的人口,而明朝时期的人口,即便是不算上隐户和流民,单单只算有户籍在册的人,便也有将近两亿之数。

    而庞大的人口,其带来的影响,便是逼着朝廷承担更多的职能,这套看似可行的司法体系,实则根本用不上,百姓们依靠的实则还是地方的衙门。

    一个小小的县令别看只是七品官员,可实际上其掌握的权利简直大到了没边的地步,除了调动不了卫所和军队,那几乎便是政法一体,公检法一把抓。

    而原本应该掌控司法权的三法司,实则只是一个摆设,唯有督察院还有一些监察百官的职能。

    只不过如今大明初立,许多事情紧紧只是埋下了种子,还没有到爆发出来的时候,就像是开中制一样,朱元璋一开始还为了自己每年省了好多边军的粮饷而沾沾自喜,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此举的危害。

    而如今杨宪面对李洪的问询,思来想去也没觉得这三法司的制度有何问题,因此只得面露不解之色,颇有些惭愧的对李洪说道:“李小友,某实在是不知道这如今大明的司法制度有何问题,还请小友明示。”

    李洪则笑着说道:“杨大人,你现如今为督察院左都御史,掌管督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按理说这全天下不该有杨大人您监管不到的事情,可杨大人为何又要在富乐院安插眼线,来打探消息呢?”

    杨宪闻言一愣,他怎么也没想到了李洪的论点能拐到这个地方,可随即突然恍然大悟了起来。

    在杨宪眼中,三法司制度毫无问题,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即便他身为检察院左都御史,想要行使职能,所用的竟然还是之前在都尉府收集情报时的办法,而手下的那些官员,貌似还真没什么用处。

    只是杨宪依旧不解,即便李洪点出了这司法制度似乎有些不妥之处,可貌似并没有解决了杨宪的问题。

    好在不用杨宪再问,而是李洪直接解释了他的疑惑道:“杨大人,我的意思是说,你的眼光是要放长远一点,莫要只盯着所谓监察百官实则就是在收集情报的事情上,何不直接从现在的司法制度的改革下手。”

    杨宪闻言,顿时一惊,他原本只是想多争取一些权力,免得内阁之中被其余几个内阁大臣跟压下去,却从来未想过做到改革制度这种程度上。

    在这片土地上,改革或者说变法,从来不是一个稀奇的事情,而且如今大明初立,朝令夕改也从来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可问题是,这些法令的更改,皆都是朱元璋一人的一言堂,从来还没有那位大臣在没有朱元璋授意,直接提出更改法令,更何况还是涉及到司法这这种朝廷根本的制度。

    只是李洪被杨宪这么一提,内心不由自主的便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他一身所求,看似是在争名夺利,可实际上求得不还是个名垂千史么,而这也是世上不知道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而想要名垂千史的方式有很多,但杨宪自认为他绝没有李洪一般能写出石灰吟这种传世诗句的才学,但是现在李洪突然给他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变法。

    古有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熙宁变法,这些都是将自己的名号刻在史书上的人物。

    你要说杨宪不羡慕,那肯定是假的,因此,杨宪此时的眼睛几乎快要瞪出来了,几乎是片刻不离的死盯着李洪,声音都有些沙哑的说道:“小友,老哥愚钝,实在是不知道这大明司法应当如何改制。”万里天和的大明第一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