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礼义之争
书迷正在阅读:姬唐、南宋第一密探、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汉末,没有三国、大明第一能臣、我真不想复国、五代河山风月、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武超高金莲、扬明
梁川问道:“孟良臣是怎么跟你讲天下大同的?” 司马光很快回应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梁川笑着道:“这是书上说的,我说给孟良臣的绝不是这样。” 孟良臣一阵苦笑,梁川说的天下大同那时连官家也没有了,从自三皇五帝开妈天下谁做主就是轮着来的,只有不一样的就没有轮空过的,所以他也只是当梁川说的那种社会状态是虚幻的。偶然之间跟司马光提了一下,这个古板的年轻人更不可能接受有这种社会的存在,君王社稷在他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怎么可能如此大逆不道。 “孟良臣说的更是不可理喻,自古君臣有序长幼伦常,何来的人人平等,那岂不是丧德败坏牝鸡司晨?” 梁川义正辞严地说道:“牝鸡不能司晨吗?我想造物主也没有这样规定吧?一个公平而合理的社会,注重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而不是他的出身,如果他的出身注定了他的命运,农人的子弟只能种田,屠夫的儿子只能宰羊,蔑匠的儿子只能剥丝,女人只能相夫教子,这才是最大的不合理与不公平吧?” 梁川最不怕的就是辩论,做民警的如果连当事人都争不过的话那工作是没办法开展的。与司马光的争论更是毫无压力,封建主义体制有太多毫无人性及不合理的地方,史学家与历史老师都是老生常谈的道道,要是让司马光把自己辩赢了,那真的要去死了。 梁川的话太犀利了,这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差不多还要近八百年才有真正而系统地提出,士大夫们高高在上,他们想的只是如何巩固既有的政治生态不会崩溃,而底层的人民,靠的就是一本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果牝鸡不能司晨的话,那他们的下场就与南北朝时期的寒门一样,只能站在权利的大门之外伸长了脖子向里面观望,脚下却终身没办法踏进去一步! 孟良臣最已适应了梁川的这种惊世之言,微微一笑不作表示。赵允让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细细地品味着梁川的话,能面的话虽然直白,道理却耐人寻味,好像是这么一个道理! 司马光一时竟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梁川的话讲得很随意,好像这些话早就在他心中酝酿了许久,急得他汗都出来了,这才引用前朝的例子道:“武周篡唐,难道在你眼里这是合理而公平的?” 梁川摇摇头:“你还是只看到她是一个女人,女人抢了男人的位置在你们看来就那么不舒服吗?我来告诉你,武周时期唐朝的国力仍在不断上升,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大为发展,虽然她重用酷吏,却也破格用人,一大堆能臣贤士也是得以起用,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在她的治下有了更好的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我看来,至少在她的手中没有安史之乱!” 司马光争道:“你这是强辞夺理,如果人人可以把天下治好,你的意思是谁都可以去夺那大宝之位?”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梁川反道:“是不是谁都能夺我不知道,请问你司马先生,司马懿当初夺曹家的江山又是讲的哪门子的公平与合理?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顺应天意?” 两人的争辩火药味越来越浓,原来有些玩味的气氛荡然无存,司马光脸色惨白,赵孟两人更是不敢乱评置。 司马代曹是中国王朝更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哪怕再残暴的王朝如秦朝,倒台之后前一任的帝王也不会被代替者处以极刑,而且还会很安逸地供奉起来,以显示自己这个新朝的仁德。但是司马氏打破了这个惯例,他们当街把曹家给灭门了,这无疑给了天下人一个榜样,以后无论是谁手中有了刀子就可以取而代之,不必再讲什么君臣不必讲什么仁德!从晋朝以后,王朝覆灭以后末帝基本就是死路一条,再没有谁会把先帝好吃好喝给供起来了! 司马氏还有另一个身份很是特殊,司马光的远祖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氏篡曹当初还留下了一句千古恶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得位不正已是公认的事实。司马光这人最是讲究礼义,他如何能评论自己的祖先是乱臣贼子?岂有如此不孝不义之举,那不是拿起巴掌甩自己耳光? 两人静静地期待着司马光的回答,没想到这个固执的士子竟然也是叹了一口气道:“司马氏乱臣贼子所以后来牛继马后,晋朝的江山的更是风雨飘零。” 司马光固然知道梁川把他引到这个话题的用意,就是为了用彼之矛攻彼之盾,可是在他看来,国家大义与个人小家的荣辱比起来两着不可相提并论,他不是对自己的先人不敬,而是站在国这有的立场之上表明态度!这才是大忠这才是大义!如果让他再来一次,他一定也会毫不犹豫地效仿远祖司马孚,终身以魏臣自居! 几个人望向司马光的眼神无比地复杂,梁川更是哭笑不得,他终明白为什么这个能举起石破缸救人的小孩子明明几岁的时候就比同龄人更善于临机应变,后来却被人称为迂夫子,更是被贴上了固执的标签。 不是他固执,而是他很明确自己的目的。。 司马光与王安石论战之时,司马光不同意王安石的政见,选择退出朝堂修史十五年,这明面上看着是一件十分高风亮节的事情,却被史家十分诟病。 身为人臣,看到有人祸乱朝纲为什么不据理力争,反而明哲保身?这是为的国家还是为的自己的名誉,分明是水路不通走旱路的鸡贼作法?等到王安石把国家搞乱了再出来显示自己的清高,那一开始你去哪里风凉了?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两个的争论进行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赵孟两人也看出来了,司马光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固执只是他的表象,这个人会站在道德与大义的高度来碾压一切,两人谁说得有道理也很明显,在口风上梁川的优势一览无余,司马光只是在苦苦地挣扎而已。 梁川本来提着药与鱼菜准备起身朝赵允让行礼离席的,忽然想到什么事,又坐了回来,很是突兀地问了一句:“司马光我问你,如果将来有一天宋夏再次开战之后,我们宋朝大胜从党项人手中夺回了无数的土地,但是仍无法消灭党项人,你会怎么办?” 梁川自然不是凭白无故问这种奇怪的问题。 司马光一生有三个标签,第一个自然就是砸缸,第二个是固执,第三个呢就是一件很愚蠢很无语的天真作法,让人无法理解,身为一个资深的政治老手怎么还如此昏聩,那就是在之后的宋夏之战中把占领的河套地区不讲赔偿补偿的情况下拱手送还给党项人! 这是司马光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政治污点! 司马光不明白梁川问他这是何意,不过他思量了一下道:“党项人世居河湟间,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与各族政权缠斗上百年,党项最终形成了‘人人习骑射、乐战斗、耐饥渴,其视冒矢石,蹈锋刃死,行阵若谈笑然’的风气,有唐以来就如同一块顽石,谁都想踩一脚,却也谁都消灭不了。” 司马光酷爱史书,对每一次论战他总能在书上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好像古人说的都是不可辩驳的真理一般。 司马光顿了顿道:“几百年的征伐已经证明,刀剑并不能让他们臣服,依我之见,能征明他们的只有礼教!需用我们天朝上邦的礼义来感化他们,我们可以将我们占领的土地归还给他们西夏,以彰显我们大国的风范!昔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倔强岭南,汉文帝即位,赦其大罪,遣单使往谕之,佗稽首请服,累世为臣!武候七擒孟获,终得蛮王归降,穷兵黩武只能落得两败俱伤,只有武力能让他们真意来降!” “西贼所侵之地,皆孤僻单外,难以应援,田非肥良,不可以耕垦,地非险要,不足以守御,中国得之,徒分屯兵马,坐费刍粮,有久戍远输之累,无拓土辟境之实,此众人所共知也。”这段话翻译过来大致就是说,这几块破地方不能拿来种地,又不方便防守,安排兵马在这些地方守卫,就是浪费粮食。司马光的这个逻辑就更让人哭笑不得了,自古以来只有守不住的领土,哪有没用的领土?即便寸草不生之地,也可以作为后方的战略缓冲区。可司马光却认为,大宋得之虽无利,敌中失之为害颇多”。 “与其让对方老是惦记着想抢回这些地方,不如我们主动把这几块破地方归还给他们,如此则西人忽被德音,出于意外,虽禽兽木石,亦将感动,况其人类,岂得不鼓舞蹈,世世臣服者。” 这种强行解释的理由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贼大胆的荡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