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朕在线阅读 - 834【纺纱技术突破】

834【纺纱技术突破】

    不管是刘汉仪夺取巴达维亚,还是张煌言把民都洛岛改成麻逸县,这些事情赵瀚暂时都还没收到消息。

    赵瀚手里先收到的,是徐颖从江苏送来的奏疏。

    徐颖在奏疏里说,江南纺织行会的领袖,受纺织商人的委托,请求他转交一封纺织业的联名信。由于蒸汽纺纱机取得重大突破,棉花原材料严重不足,请求开拓印度市场,获取印度棉花来作为纺纱原料。

    朝廷如果愿意出兵,江南各地的纺织商人,以及广东的海运商贾,愿意共同募集三万两银子,无偿捐赠给朝廷以供军资。

    另外,他们还愿意认购低息军债,今后从税收当中慢慢扣除。

    什么捐款,什么购债,赵瀚都没有感到惊讶。这个操作,朝廷曾经搞过,特别是攻打吕宋时,军费和粮草全是这么筹措的,商贾们尝到甜头想再来一次很正常。

    真正让赵瀚重视的,是纺纱机取得重大突破!

    徐颖的奏疏里附带了图纸,那是个原理非常简单的小装置——锭翼。

    一个叫李敏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自费进入大学,也没有选择考府县吏员,而是被纺织工厂聘去做高级职员。用了四年时间,李敏发明出锭翼,并且反复改进之后已经投产。

    纺织棉布,先得纺成棉纱。

    不管是水利纺纱机,还是蒸汽纺纱机,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棉花纤维的强度不够,加捻时很容易被崩断。之前也有许多相关发明,甚至出现了罗拉装置,但纺纱过程中还是频繁出现棉条断裂,必须要有人守着人工辅助加捻。

    而这个叫李敏的高中毕业生,其发明的“锭翼”装置,可跟“罗拉”装置完美配套,能同时完成加捻和卷绕两个步骤。

    纺纱效率,成倍提升!

    并且,水利纺纱机和蒸汽纺纱机,都可以添加这种装置进行生产。

    赵瀚看到图纸和说明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家庭式的纺纱活动,将渐渐成为历史,农妇又失去了一大经济来源。

    这个消亡过程,可能会持续一二十年。随着蒸汽纺纱机继续改进,随着蒸汽纺纱机日趋普及,手工纺纱必然成为过去式。

    目前暂时还留有余地,最顶级的精美棉布,只能由人工纺纱来制造。蒸汽机纺出来的棉纱,由于技术不够,还只能用于纺织中低端棉布——历史上,棉纱精纺机器的发明时间,比瓦特的初代改进蒸汽机还晚几年。

    那个叫李敏的高中毕业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同时又开启了新时代。

    徐颖还在奏疏里说,由于“锭翼”装置投入使用,棉花的需求量迅速激增。早在今年初,江南的纺织商人们,就走村串乡跟农民签合同,疯狂提高棉花采购价格,诱使农民把粮田改为棉田。

    农民只要种棉花,根本就不愁卖,而且还可以卖高价。其中增加的利润,完全可以抵消朝廷对棉田征收重税。

    粮食大丰收,还可能谷贱伤农。

    而种植棉花,却是提前签了合同,价格早就定下了,越是大丰收就越赚钱。

    农民不傻,当然是什么赚钱就种什么!

    当前纺织业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棉花原材料不足,二是织布技术跟不上纺纱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先进的织布机。

    今年的棉纱生产商,极有可能亏本。

    他们纷纷添加先进装置,不顾市场盲目扩大生产。又提前跟农民签合同,盲目提高棉花收购价格。

    可当今的织布技术,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棉纱,到时候百分之百会大量滞销,只能选择直接向海外出口多余棉纱。而海外棉布市场很大,棉纱市场却很小,卖不出去就得降价。

    说不定,还会低价卖棉纱给农民,农民买到廉价棉纱,能够自己织布自己穿。

    另外,墨西哥的棉纱生产商,将会成为最大受害者。

    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建有纺织厂和丝织厂,每年都要向中国采购棉纱和生丝。为了保障棉纱和生丝生产者的利益,西班牙国王多次下令禁止向中国采购原料。但屡禁不止,墨西哥市场被中国冲击,已经很少有人生产生丝了。

    现在,中国廉价棉纱大量出口,墨西哥的纺纱业可能直接完蛋,今后将完全依赖于中国供货。

    而随着棉纱的疯狂降价,中国的棉布制造成本,也会跟着直线下降。棉纺织业作为印度第一大产业,大量更加廉价的棉布运过去,恒河中下游的棉纺商估计也危险了。

    徐颖的这份奏疏,内阁那边意见不一。

    把阁臣们叫来商量,宋应星率先说道:“有新机器是好事,但这种新机器,会让妇人无纱可纺。而今,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都有大量妇人纺纱换钱。一旦锭翼广泛运用于工厂,升斗小民的家里,肯定岁入锐减啊。臣……实在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陈茂生说:“臣也不知如何看待此事,纺纱机本就数次改进过了,远远强于妇人手工纺织。这次的新机器,居然又成倍提升效率,这让无数织妇如何应对?”

    朱舜水则说:“压是压不住的。有了更好的机器,总不可能拦着不让商贾使用。”wap.

    其他阁臣发言,都在讨论新机器,完全没有谈及出兵印度的事情。

    在他们看来,兵者,国之大事,朝廷用兵都慎之又慎,哪能被几个商贾怂恿就跨海打仗?

    赵瀚说道:“万事不可因噎废食,既然有更好的机器出现,那就让商贾去使用吧。至于不能再纺纱赚钱的妇人,只能再去找别的营生。城里的妇人,可以去做帮佣,乡下的妇人,可以多养几只鸡。等工厂变多了,更多的妇人也可去工厂做织工。”

    也只能这么想,否则还能怎么办?

    唯一庆幸的是,小农经济的崩溃,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会因为棉纺织业发展就立马完蛋(近代中国,小农经济迅速崩溃,那是受到成熟的西方工业冲击)。而且,农民普遍分田,少了纺纱收入也还能凑合。随着城市的日趋繁荣,城里的妇女无法纺纱,也可以去做其他工作。

    陈茂生突然说:“陛下,与其去想更远的事情,不如先把面前的事情处理了。去年清理江苏田政,吴县出了两个大案,都是因为煤矿而引发的。煤炭当与盐铁一般,由朝廷指定专营,且必须课以煤炭重税。”

    “须当如此。”赵瀚点头说。

    中国纺织业集中于江南,而江南纺织业,又集中于环太湖地带。

    好巧不巧,太湖中心的西山岛,就发现了大量煤矿。太湖边上的一些地方,也陆陆续续发现煤矿。这些地方所产的煤炭,能够通过便捷的水道,迅速运往江南各地纺织厂。

    甚至在江阴境内(张家港),也发现了煤矿,矿址挨着长江不远。

    费纯说道:“臣听闻,前朝的北京人,全靠煤炭取暖煮饭。若是对煤炭课以重税,恐怕一些地方的百姓,连煮饭用的煤炭都烧不起了。”

    袁允龙说:“北京属于特例,当时北京人口过百万,周边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只能去西山挖煤运到城里代替柴禾。而今,整个北平府都没剩多少人,郊外的树木已经生长起来,就连北京城里的百姓,都是买樵夫砍来的柴禾。”

    费纯摇头:“不止北京,全国各地,有很多百姓都以煤炭生火煮饭,冬天也要靠煤炭来生火取暖。”

    这是实话,嘉靖年间的《新开煤矿记》,就有“草木鲜少,故北方之火用煤”。

    北方的几大铁厂,几乎全部采用煤矿冶铁,导致北方铁厂制造出的火铳,造出来往往带有大量气孔,打着打着火铳的枪管就炸了。

    而南方,在某些实干派官员的引导下,城市居民也有很多使用煤炭。

    《新开煤矿记》的主要内容,就是记载四川马湖府(屏山),知府完素带领百姓勘探煤矿,又教百姓如何使用煤炉子,城中居民纷纷改用煤炭生火。

    这是个关乎民生的大问题,不能一刀切的征收煤炭重税。

    赵瀚仔细思考之后,说道:“江苏、山东、安徽、江西、浙江,这五省的煤炭征收重税,其余省份照旧。”

    碍于落后的交通技术,北方煤炭很难运到南方,就算运过来了也得不偿失。

    山东属于最主要的产棉大省,而且山东棉花最为优质。

    这几年,山东棉纺织业也在发展,特别是蒸汽机出现之后。不但山东棉纺业发展迅速,就连徐州也繁荣起来。因为徐州有大型煤矿,距离山东又近,购买山东棉花,运到徐州之后,就能使用当地的煤炭开动机器。

    顺便一提,大同中国的银元铸造,早在好几年前,就从水力改成了蒸汽动力。

    君臣反复讨论,始终没有谈到出兵印度的事情。

    就算真的要出兵,也先晾个一年半载再说,不能骄惯着那些商贾的脾气!王梓钧的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