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朝廷补偿款,武举天下传
书迷正在阅读:自由枷锁(sp管教,bdsm,总攻1V4)、[ 现代耽美 ] 遗书、【快穿】获取反派真心值、入腹、废柴皇子今天也很想死掉、神使、囚徒与监狱长(BDSM,鬼畜监狱长爸爸攻X美青年囚犯儿子受)、戚戚、操鼓肚/精液灌大肚/产卵/触手怪物/等鼓腹梗合集、封肉情奴
“周爱卿,进来吧!” 崇祯闻言,撩起銮驾的帘子看了一眼,便下了銮驾。 进了东暖阁后,周应秋立刻拿出了一份折子。 “陛下,这是吏部整理的关于武举待推人员的信息!锦衣卫这边也已经同步调查过了,请陛下过目!” 王承恩立刻接过双手呈递给了崇祯,崇祯接过后也没有立刻翻阅,反而是看向了周应秋。 “你先说说,这五百人中有多少是干净的?” “回陛下,只有四十三人没有犯什么错。” 周应秋回应完立刻道:“五百人中,待推最久的是万历三十二年的,待推时间二十四年, 最短的则是天启五年,待推两年多,年纪最大的有五十一岁了, 因为各种原因,有一百三十二人放弃了待推,有二十七人因各种原因去世了, 剩下的三百四十一人中,只有四十三人没有触犯大明律。” 崇祯听完感觉很是无语,也替待推的人感到悲哀。 都特么的熬死了,都没有等到候补。 这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似乎出仕就是唯一的出路了,宁愿熬也不愿意去做其他的。 “周爱卿,此事你觉得怎么处理?” “这……” 周应秋沉默了一下,随后一咬牙:“陛下,臣以为,这些触犯了大民律的待推武举,朝廷是有大部分责任的, 武举候补不许离开京城,俸禄又低,他们为了生存只能做一些违规的事情, 臣以为,按照大明律该处罚的就处罚,处罚结束后,该补偿就补偿,以武举名次候补品秩补偿银两,但因是主动触犯,补偿减半, 另外……三年内不准候补,以儆效尤! 臣已经让人计算过了,需要十万两千一百一十五两,大部分减半,实补六万八千三百两,折子内有具体明细!” 周应秋说完,立刻低下了头,等待着崇祯的怒火。 犯错了,还要补偿,这简直就是在替武举开罪。 反观崇祯则是兴趣盎然的看着周应秋,这位尚书的做法和后世的国家补偿差不多。 想法颇为前卫,事情也做的到位。 “就按你说的处理吧!” 这回轮到周应秋错愕了。 崇祯看着错愕的周应秋,淡淡道:“制度有问题就调整,没有错就完全执行,很合理,朕不是不明事理的人。” “陛下圣明!” 周应秋行了一礼后,又道:“陛下,对于现有的武举待推的人,臣是这么考虑的,安排那部分清白的人到二十一卫去, 这些都是武举出来的,无论是武艺,还是兵法、策问都还过的去,不如让他们去给二十一卫的将士们讲一讲,每天半个时辰就行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合理利用起来,以后的待推去军中历练完的都可以到全国各卫所去讲学。 既能熟悉兵政,又能发挥所学,还能提高卫所将士的认知,一举三得。 其次,臣建议以后待推时间不得超过六年,待推期间可以回居住地,减轻生活压力,但必须到当地卫所操练,以防止朝廷调令下达,武举荒废了武艺。” “可以!” 崇祯眼睛一亮:“待推制度需要修改,此事吏部负责,做好了提送内阁,然后再呈送给朕。” “臣遵旨!” 又交代了几句后,周应秋兴冲冲的离去。 皇帝能听进臣子的劝谏,这才是对臣子最大的鼓励。 看着离去的周应秋,崇祯点了点头,从待推这件事情就能看出,这位吏部尚书是真心为百官和朝廷考虑的。 周应秋离去后,御马监掌印高时明又来了,送的是内阁关于明年武科初拟的圣旨。 崇祯看了几遍后,写了个准:“拟旨后以明诏三百里加急送到两京十三省各州府,由各州府传至各县城镇。” 不是圣旨难,是因为要采用将才武科,规则和标准需要细化,也需要同步公布。 …… 次日一早,卖报的小孩子开始在大街小巷跑了起来。 “卖报啦、卖报啦……朝廷在明年龙抬头开武科啦!” “武科有新的标准了,采用将才武科!” …… 科举在什么时间都是大事情,百姓们听见科举的事情,立刻来了兴致。 但仔细一听是武科的时候瞬间兴致消失了一大半。 “哎,白高兴了一场,原来是武科,这玩意不是坑人吗?” “就是,我认识一位武举人,待推了十四年了,过的苦哈哈的,还不如从军,说不定都已经成千户了。” “即便是考中了又如何?前面那么多待推的,估计到我的时间,我都老的走不动路了。” “改革武举制度有啥用,不疏通待推通道,考了也是白考。” “走了走了,散了,别耽误时间!” …… “卖报啦,都来看看呀,朝廷更改了武举制度,凡是中了三甲的,待推最迟六年,而且三甲最后一名都是从五品官职,相当副千户呀。” 众人正欲离去的时候,一名卖报的孩子又扯着嗓子喊了一句,瞬间将正散开的百姓们给拉了回来。 先是沉寂,随后一窝蜂的围住了卖报的孩子。 好一会儿,众人终于拿到了报纸,慢慢看着朝廷决议的板块中的内容。 将才武科的考试项目、标准、待推制度等等。 “真的,竟然待推只有六年,陛下英明!” “六年时间,能等的起,而且还按照品秩发俸禄!” “去参军,十年混个百户都够呛,待推还没有大危险,可以试试!” “谁告诉你没有危险的,没看到三甲武举都要去九边历练半年吗?合格了才能调回来,不合格你就老老实实的待在那边吧!” “就是,其他八个边镇还好,分到辽东去了,那就完蛋了。” “这是武将,要的就是能带兵打仗的,不然要你们干啥?找读书人带兵算了,还搞什么武举?” “行了,都别争论了,想去就去,不想去就散了,又没有人强逼。” “真心无语,朝廷咋想的,想要参加武举,必须得拿报纸上的报名表去报名,这不是非得让我买份报纸吗?” “连份报纸都买不起,武举已经跟你无缘了。” …… 朝廷明年开武科的明诏随着三百里加急朝着两京十三省的州县而去。 同时也传到了洛阳。 城中百姓议论着,有的暗自叹息,有的则是不屑,有的磨拳擦掌,准备行李朝着北京城而去。 而洛阳城西门丽景门外十余里处的洛阳驿。 官道上,十余人静静的站立着,最前方之人,脸色沉着,眼神偶尔的转动,表明了心中的万千思绪。昆吾的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