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品集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277章 江南士绅

第277章 江南士绅

    十一月,金陵。

    天色未白,灰蒙蒙的奉天门下已经站着许多人,他们微微低着头,将手笼进了袖子里,抵御着冬日的寒意,肃立在台阶下。

    许多人的脸上被寒冷冻得铁青,却无一人离开,拉长的影子似乎凝结成了一团。

    这些人没有身着官衣,按照常理是不能站在这奉天门下聚集,只是四周的革新军兵丁们却一个个视若罔闻——因为他们正是李晟专门请来的客人,即江南的士绅大族代表,前来拜见大都督。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却见到一众侍卫们一路小跑在前,站在了奉天门内外各处,戒备森严,人人昂首挺胸,穿着新做的军衣,腰上挎着火铳,看上去显得极为精神。

    “大都督到!”

    新上任的侍从室主任乐懿高声喊道,紧接着退到了一旁,躬身请出了李晟。

    李晟这几日自然没有闲着,他一方面紧锣密鼓的跟军政要员开会决策,另一方面也在研究江南士绅们的资料,好在顾言已经从武昌赶到了金陵,使得他肩头上的担子轻了些,才不至于累垮身体。

    李晟望着面前一个个衣着朴素的江南士绅代表,脸上露出了几分诧异。

    “怎么着?本督从武昌来金陵的时候,可曾听说江南士绅尤为富庶,如今看来你们这穿的,还不如湖广的乡下土财主,莫非是名不副实?”

    一番话暗含讥讽,在场都是人精,岂能听不懂李晟的言外之音,只是他们听懂却装作不懂,一个个纷纷摇头摆手,开始叫起了苦。

    “大都督,眼下战事频繁,咱们这几年日子也不好过,家里虽然不是解不开锅,可是老老小小的几十张嘴,也确实没有余粮了.......”

    “是啊,是啊,当然大都督既然来了,咱们无论如何,也会给大军凑够军资粮饷,还请大都督勿怪我们这些人势单力薄.......只是确实有心无力啊!”

    等他们七嘴八舌说完这些话,当即便走出了一名老者,拿着一份素白的折子,双手呈递了过来。

    “老朽王政拜见大都督,还请大都督一览。”

    李晟随手接过了素白的礼单,轻声道:“听说王老是吴中人,可是震泽先生的后人?”

    所谓的吴中,即苏州吴县。

    王政低声道:“承蒙大都督关照,震泽先生正是家祖。”

    李晟听到这里,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江南士绅阶层里的大鱼果然不少,随便站出来一人,其背景都相当不浅。

    所谓的震泽先生,正是昔日孝宗、武宗时期的一代名臣王鏊,他在弘治、正德时期,以高第探花、台阁重臣的身份,对朝堂和士林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率先开始了对当时颓唐的士林风气进行变革,对当时的士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王鏊对于当时崇古的文学观和尚经术极为不满,他虽然整体也是复古派,可是却并不死板,既不专于唐,亦不专以宋,而是比较辩证地看待前代,声称‘予尝评古今诗,唐以格高,宋以学胜,至元乃出入二者之间,其实似宋,其韵似唐,而世变之,高下则不可强也’,主张‘所谓师其意,不师其词,此最为文之妙诀’,对于当时的吴中诗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像王守仁、文徵明唐寅、都穆、蔡羽、邵宝、杨一清、靳贵等人都对其极为推崇。

    时移世易,即便王鏊已经身故百年,可是吴中王氏在江南的地位依然十分崇高,这一次作为江南士绅中的代表前来,也没有让李晟感觉到意外。

    李晟打开了手中的礼单,只见里面的礼品密密麻麻写下了上百行,其中大部分都是文人字画,书香墨宝,再加上一些金银珠玉为佐,唯独他们说的军资粮饷,却只有区区数千石粮食和两万两白银。

    他笑了笑,将手中的礼单合上,重新交还给了王政。

    在场的江南士绅们心脏为之一跳,目光咄咄的看向了王政,而王政也深深吸了一口气,躬身道:“大都督若是不满意,我等可以再加。”

    “不。我不需要你们送礼,反而我倒有一桩买卖想跟你们做。”

    李晟快人快语,却是让王政等人为之一愣,这个大都督怎么表现得跟街头商贾似的?

    王政试探道:“不知是何等买卖?”

    李晟拍了拍手,很快便有两名侍卫搬来了一个木架,上面蒙着一层黑色的布,看上去显得神神秘秘。

    他走上前去,将木架上的幕布直接拉开,而此时初生的阳光也洒在了上面——那是一副舆图,上面描画着大明朝的人文地理,万里江山。

    “这是.......”

    不知为何,王政忽然感觉到内心砰砰直跳,他似乎猜到了什么。

    李晟轻轻舒了一口气,沉声道:“没错,本督要跟你们做的这笔买卖,正是华夏的这江山。”

    在场众人微微一愣,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欢喜,反而谨慎的往后退了一步。

    而王政也摇头道:“承蒙大都督信赖,只是老朽年迈,怕是做不了这桩买卖。”

    李晟眯了眯眼睛,他略知一些心理学上的知识,很显然这些人面对他描绘出来的大饼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抗拒。

    他微微思考了一番,当即明白了缘由,这些人不愿意做第二个沈万三。

    当年沈万三对于大明朝的帮助不可谓不大,先是给朝廷输粮纳银,后又出钱助修金陵,还以银子犒赏大军,帮朱元璋解决了许多难题,可正因为如此,也使得沈万三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最终落得个家产悉数抄没,且全家老小流放云南的结果。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在经过了二百年时间后,如今的江南士绅们早已经找好了一条维系家族的道路,即填补朝堂与草民之间的联系,他们根本无需要去上赶着巴结李晟,因为无论是大明还是李晟想要一个能够成为财源之地的江南,就都离不开他们。

    其他人或许还需要在明廷和李晟之间进行选择,而他们很显然有足够的底气向李晟说不。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